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Remove ads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簡稱1919年南北和談,是中國在1919年2月20日至5月13日之間,由北京北洋政府與南方護法軍政府之間的和平談判。

Thumb
1919年南北和平談判,上海,1919年2月20日。這是北京北洋政府和南方護法軍政府在上海舉行的議和會議。站立者為北方總代表朱啟鈐。會議桌左側為南方代表,從左至右:王伯群郭椿森繆嘉壽章士釗唐紹儀胡漢民曾彥劉光烈彭允彝李述膺鍾文耀。門前方桌後右為賈士毅,左為周詒春
Thumb
民國八年南北議和會議(上海,1919年2月20日)

背景

1917年5月下旬,因對德國宣戰一事,大總統黎元洪解除段祺瑞總理職務,倪嗣沖張懷芝等督軍紛紛宣告獨立,黎元洪求援於安徽督軍張勳。張勳要求解散國會、另定憲法才肯幫忙,黎元洪無可奈何地把國會解散。不料張勳到了北京後,便擁立溥儀復辟,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館,副總統馮國璋在南京代理總統職務。張勳很快地被段祺瑞擊敗,但是黎元洪不願復職,不久移居天津。段祺瑞重掌北京,續任總理,卻拒絕重開已被解散的國會,他得到梁啟超湯化龍的支持,即籌組新國會(國會因對德國宣戰一事遭「請願者」圍困,更有國會議員被毆打,議員以為這都是段祺瑞唆使的;段祺瑞被撤去總理職務後,國會曾通過李經羲為繼任總理,假如重開已被解散的國會,段祺瑞的總理職權必被質疑,這將又成一場政爭)。革命派的孫文因此從上海南下廣東,鼓吹護法,要求重開國會,因為得到陸榮廷唐繼堯等人支持,便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更成立護法軍政府,中國由此出現南北兩個政府,造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護法戰爭遂在10月爆發。

1918年5月桂系軍閥擁戴岑春煊,排擠孫文控制了南方政府。8月北京新國會召開,9月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馮國璋和段祺瑞雙雙下野。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徐世昌主張南北休戰,舉行議和。在英、美、法、日等國駐廣州領事館的調停下,廣州護法軍政府表示同意和談。此時孫文已經離開廣州,護法軍政府被陸榮廷唐繼堯軍閥所控制。而北洋政府則被皖系段祺瑞所控制。

Remove ads

過程

1918年2月,英國人李德立建議倣效辛亥革命後清政府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議和一事,再次發起南北議和會[1]。1919年2月20日起,北京北洋政府代表朱啟鈐,南方護法軍政府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舉行和談。南方代表首先要求陝西停戰,撤換陝西督軍陳樹藩,否則議和不能進行。北方未能立即答應,和談停止。4月6日陝西停戰。4月7日和談恢復,南方代表又要求撤換湖南督軍張敬堯,和提出恢復舊國會。北方主張新舊國會合併共同修改「國會組織法」,再重新選舉。4月上旬雙方改為秘密談判,直到五四運動發生,無果。5月6日朱啟鈐唐紹儀聯合通電要求中國外交代表拒絕巴黎和會簽字,請求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學生。5月10日南方代表提出裁廢參戰軍,撤換不恰民情之督軍,取消新國會,恢復舊國會等八條,遭北方拒絕。5月13日南方議和代表全體辭職,隨後北方代表亦辭職。南北和談終止。

影響

1920年7月爆發直皖戰爭,段祺瑞皖系勢力失敗,北京新國會被解散。同年8月廣東爆發第一次粵桂戰爭,10月陸榮廷宣告護法軍政府解散,退出廣東。11月粵軍陳炯明迎孫文返回廣州。1921年4月,部分舊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選舉孫文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宣布北京政府為非法,南北政府對峙之形勢繼續。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