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 2007 年至2009年開始推動「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3年計畫),此為具有前瞻性及獨創性的發展計畫,有計畫的蒐藏原住民當代藝術作品、建立原住民藝術資料庫,也與南島語系等地區的藝術機構建立交流互動及夥伴關係,3年期間共舉辦了3個展覽、19個人次的藝術家駐館創作活動、購藏44件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也建置了以原住民藝術為核心的線上藝術資料庫。這項計劃的推行,對於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

背景緣起

高美館由於地緣之便,鄰近台灣原住民族分布廣泛的屏東縣、台東縣,與台灣原住民藝術家在交流互動上一直很密切,且自高美館建館以來,「雕塑」即為主要的典藏項目,此典藏策略和南島語族較熟悉、擅長的立體創作相互謀合,高美館自開館以來即典藏許多台灣南島語族當代藝術作品,惟這些藝術作品的文化意義未被十足彰顯,高美館希冀積極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推動台灣南島當代藝術的藝術創作。南島語族分布廣泛且有複雜多元的文化樣貌,透過此計畫作為一個鏈結的平台,將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置於南島語系系統,開啟台灣與南島各族的交流互動,為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建構開啟另一種可能性和發展的空間,將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接軌國際,也深化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文化意義。高美館更基於推動南島藝術此角色的獨特定位,不僅強化和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的關係,也提升高美館的未來競爭力。[2][3]

計畫內容

更多資訊 展覽時間, 展覽名稱 ...
更多資訊 年份, 駐館藝術家 ...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