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開學校泛指南開系列學校,是嚴修和張伯苓創辦的一系列旨在促進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學校,包括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子中學、重慶南開中學、南開小學等[1]。

1937年,南開學校受到日軍摧毀。1946年4月9日,南開大學改為國立;1952年12月23日,南開中學改為公立。南開學校內部的從屬關係不復存在,但各校都視張伯苓為第一任校長,有著相同的校歌、校訓、類似的校徽以及其他文化傳統。
歷史沿革
1898年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開設嚴氏家館,聘張伯苓任教[2][3]。1901年,天津邑紳王奎章也聘請張伯苓教其子侄。[4]
1904年嚴修與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將嚴、王兩館合併,面向社會公開招生,正式成立中學,校舍仍在嚴宅。校名初為「私立中學堂」,後易名「私立敬業中學堂」,1905年改稱「私立第一中學堂」。1906年8月,學校在南開窪起建新校舍。1907年初,學校由嚴宅遷入南開窪新址,同年秋舉行新校舍落成會,將校名改稱「南開中學堂」。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普通敎育暫行辦法十四條
1912年4月,按照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暫行辦法》的規定,校名正式定為南開學校[5]。1917年,學生人數已滿千人。學校於1919年、1923年、1928年分別成立了大學部、女中部、小學部,與原有中學部合稱「南開四部」。1936年抗戰爆發前夕,張伯苓卓有遠見地開辦了重慶南渝中學。1937年7月30日,南開大學、南開中學被侵華日軍轟炸。
校園

校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