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方絲綢之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方絲綢之路,又稱西南絲綢之路川滇緬印道絲綢之路南亞廊道東線等,中國國內段常稱作蜀身毒道[1][2],是一條從成都出發,經雲南,至緬甸印度中亞西亞的古代交通路線[3]

線路

南方絲綢之路中國國內段起點為成都,經「靈關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進入雲南,在楚雄匯合,併入「博南古道」,跨過瀾滄江,再經「永昌道」、「騰衝道」,在德宏進入緬甸、印度。

歷史

漢代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言使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漢書·西南夷傳》)。前124年,漢武帝派張騫自蜀至夜郎(貴州遵義府桐梓縣東),謀通身毒,但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壟斷中印商務。前109年,漢武帝發動巴蜀兵,前往鎮壓,雖斬首數十萬,亦未能通。至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中國軍政勢力始達滇西邊隅,設置永昌郡,轄葉榆、不韋、比蘇、雲南、 嶲唐、哀牢、博南、邪龍八縣,乃得與緬甸印度直接交往[4]

唐代

新唐書·藝文志》記有地理學家賈耽所著的《皇華四達記》,全書已失,原七道只剩下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天竺道和七:廣州通海夷道,詳細記錄了唐代由中國經交州、廣州通西域、印度,遠至巴格達的通路:

  1. 安南—交趾太平峰州—南田—忠城—多利州—朱貴州—丹棠州—古涌步—湯泉州—曲江—劍南通海鎮—安寧故城—靈南城—白崖城—蒙舍城—龍尾城—太和城—永昌郡諸葛亮城—悉利城—驃國—黑山—東天竺—伽羅都河—奔那伐檀那—中天竺—恆河—摩格陀(摩揭陀
  2. 諸葛亮城—騰充城—麗水城—龍泉水—安西城—彌諾江—大秦婆羅門國—大嶺

最早研究南方絲綢之路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曾著《交廣印度兩道考》對南方絲綢之路的陸道和海道有深入的研究。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