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方梁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方梁龍(屬名:Australodocus,意為「南方橫梁」,取自拉丁語australis〔南方的〕及希臘語dokos/δοκоς〔橫梁〕)是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大約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分布泛圍相當於現在的坦尚尼亞林迪區。儘管以前曾歸入梁龍科,但近期研究顯示它可能是種巨龍形類。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南方梁龍遺骸於1909年在坦尚尼亞敦達古魯組的上恐龍段(Upper Dinosaur Member)發現,該地層是許多侏羅紀恐龍的沃土,包括幾種大型蜥腳類如長頸巨龍、旺韋拉尾龍、詹尼斯龍、敦達古魯龍和拖尼龍。南方梁龍本身是根據兩節頸椎所命名,該頸椎比其它梁龍科更短,在其它解剖特徵上也存在差異。這些椎骨原為沃納·詹尼斯帶領的1909年探險隊收集的四節椎骨的一部分,但正如德國遠征隊在非洲收集的其它化石一樣,其餘骨骼已於二戰期間被毀。2007年對遺存骨骼的描述增加了敦達古魯蜥腳類及梁龍科的已知多樣性。[1]
屬名指南方梁龍最初被視為梁龍的南方(岡瓦納古陸)近親。種名紀念當地船員主管兼首席標本製備者波赫提·賓·阿姆蘭尼(Boheti bin Amrani),對首次挖掘坦尚尼亞遺址的德國探險隊做出了重要貢獻。[1]
Remove ads
分類
南方梁龍最初被描述為一種梁龍科,因為部分椎骨上具有分叉神經棘,而此特徵通常與梁龍科蜥腳類有關。然而,約翰·惠洛克(John Whitlock)和同事後來的幾項研究發現該屬實際上是蜥腳類演化支巨龍形類的一員,可能與腕龍關係更近。與莫里遜組的眾多梁龍科相比,敦達古魯組環境中存在更多大鼻龍類,可能是由之前已知的環境差異引起:敦達古魯組以針葉林為主導,莫里遜組則以長有低攝食量植物群的開闊平原為主導。[2][3]。喬普等人(2015年)將南方梁龍歸入梁龍科的梁龍亞科,與超龍和迪涅魯龍(可能是前者的異名)關係密切,但也強調在枝序分析中使用的巨龍形類分類單元數量較少,導致該分類無法維持,因為南方梁龍與巨龍形類的多孔椎龍類皆擁有多孔椎骨內部結構。[4]曼尼翁等人(2019年)根據頸椎內部結構的多孔椎骨特徵,發現南方梁龍是種非泰坦巨龍類多孔椎龍類,認為它可能是種盤足龍科。[5]
體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