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方海神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方海神龍(屬名:Austroposeidon)是一屬已滅絕的泰坦巨龍類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巴西晚白堊世的普魯登特總統組,僅含一個物種:巨型南方海神龍(Austroposeidon magnificus)。[1]
Remove ads
描述
南方海神龍是種大型蜥腳類,也是巴西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恐龍,唯一已知標本是具長約25公尺(82英尺)的成年個體。[1]
一些特徵表明南方海神龍是泰坦巨龍類成員:椎骨缺乏下椎弓突-下椎弓凹關節,頸椎和背椎沒有分叉神經棘,骨骼內部結構呈駝峰狀(被許多小氣腔隔斷)。描述者根據椎骨的許多自衍征或獨有特徵將其確認為新屬:第十三節頸椎具有柱狀中央椎骨關節突椎板(Centropostzygapophyseal laminae),後面的中央椎體橫板(Centrodiapophyseal lamina)分成兩個分叉;第一節背椎的前後中央椎體橫板向下向外彎曲,橫關節突(Diapophysis)向下延伸至椎體頂緣;棘前關節突椎板(Spinoprezygapophyseal laminae)最前端在背椎中分叉,朝向軀幹後面。此外,南方海神龍還具有其它椎骨特徵的獨特組合,這在任何泰坦巨龍類化石中皆不存在。[1]
CT掃描顯示椎骨內部骨結構具有同心交錯的駝峰狀組織及緻密組織環,描述者將其解釋為骨骼內的生長環。[1]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南方海神龍所知於單個標本MCT 1628-R,由頸椎、背椎和骶椎(包括一根頸肋和一節完整的背椎)組成,由古生物學家盧埃林·伊弗·普萊斯(Llewellyn Ivor Price)於1953年在包魯群坎帕階至馬斯垂克階的普魯登特總統組發現,但直到2016年才進行描述。根據發現標本的細砂岩判斷,這隻動物很可能是在泛濫平原的決口扇中保存下來。不幸的是,發現標本的地點現已被城市取代。[1]
屬名取自austro(意為「南方」,源自拉丁語南風Auster一詞,指化石發現於南美)和希臘神化中的地震之神波塞冬。種名取自拉丁語magnificus(巨大的),指標本的巨大尺寸。[1]
分類
2016年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南方海神龍是隆柯龍類的姐妹群。[1]希爾瓦等人(2019年)發表了更新版本(烏貝拉巴巨龍的重新描述),與原始版本相比唯一重要變化是烏貝拉巴巨龍和巴西巨龍從薩爾塔龍亞科移至風神龍族。[2]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
| ||||||||||||||||||||||||||||||||||||||||||||||||||||||||||||||||||||||||||||||||||||||||||||||||||||||||||||||||||||||||||||||||||||||||||||||||||||||||||||||||||||||||||||||
參見
- 2016年古生物學研究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