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部軍區
俄罗斯的军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部軍區(俄語:Южны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羅馬化:Yuzhnyy voyennyy okrug)是一個俄羅斯軍區。
![]() |
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五個軍區之一,其管轄範圍主要在北高加索地區和南高加索國家。作為2008年軍事改革的一部分,中央軍區因2010年9月20日簽署的第1144號俄羅斯聯邦總統令成立,以取代北高加索軍區和廢除黑海艦隊裏海區艦隊的軍事指揮。[2][3]該區於2010年10月22日開始,在瓦列里·格拉西莫夫上將的領導下正式開始履行作戰指揮職能。
南部軍區是俄羅斯按地理面積劃分第二小的軍區。全軍區包括15個俄羅斯聯邦主體:阿迪格共和國、阿斯特拉罕州、車臣共和國, 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羅斯托夫州、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伏爾加格勒州以及俄羅斯在2014年後分別兩次的合併行為(合併克里米亞、合併俄佔領土)後劃入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赫爾松州、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扎波羅熱州、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3]
南部軍區總部位於頓河畔羅斯托夫,現任軍區指揮官是2016年9月20日上任的亞歷山大·德沃爾尼科夫上將。[4]
Remove ads
歷史
南部軍區於2010年10月22日成立,根據2010年9月20日的№1144總統令《關於俄羅斯聯邦軍事行政區》,南部軍區與另外兩個更大的中央軍區和東部軍區一起建立。[2]根據俄羅斯國防部長阿納托利·愛德華多維奇·謝爾久科夫的命令,2010年7月22日,臨時指揮官為新軍區命名。因此,南部軍區指揮官是北高加索軍區前指揮官亞歷山大·加爾金中將,尼古拉·佩雷斯萊金少將擔任該軍區的參謀長。加爾金後來被任命為地區指揮官後不久被提升為上將。
南部軍區還在亞美尼亞設有兩個俄羅斯軍事基地:久姆里的第102軍事基地,以及位於首都葉里溫,由亞美尼亞和俄羅斯當局共同控制的軍民兩用艾瑞布尼機場的第3624空軍基地。
2014年4月,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被納入南部軍區的控制。克里米亞(作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的法律地位目前存在爭議:烏克蘭和大多數國際社會認為它們是烏克蘭的一部分,而俄羅斯認為它們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已按法律程序被批准為俄羅斯聯邦的聯邦主體。[6]
2016年,該區98%的武裝人員是合同軍人。[7]
2023年6月24日早上,瓦格納集團首領葉夫根尼·普里戈任在網上發布影片[8],稱自己正身處頓河畔羅斯托夫市內的俄羅斯南部軍區總部,又稱該市所有軍事設施已被瓦格納控制。敦促防長謝爾蓋·紹伊古及將軍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前來會面,否則會封鎖羅斯托夫以及向莫斯科進發[9]。
Remove ads
軍區組織
作為更大規模的重組的一部分,第49軍已將總部搬走,似乎是在斯塔夫羅波爾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前通信研究所。[10]第49軍(斯塔夫羅波爾/邁科普)控制著第4近衛和第7軍事基地(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與第8軍(前俄羅斯第2近衛塔曼摩托化步兵師)、第33山地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4軍獨立山地摩托化步兵旅(波爾佐伊、車臣、邁科普和斯托羅熱瓦亞)以及第66通信旅。[11]
還有三個特種旅(第100、第10和第22),另有駐紮在該地區的俄羅斯空降軍:新羅西斯克的第7近衛空降師和卡梅申的第56近衛空中突擊旅。[12]俄羅斯空軍在該地區部署有第4空中和防空軍。海軍的黑海艦隊和裏海區艦隊,包括它們各自的空中和海軍步兵部隊,也在南部軍區的控制下。
2017年初,作為南部軍區的一部分,開始組建新的第8軍,即蘇聯第8近衛軍的繼承人。軍隊的總部位於新切爾卡斯克,它包括第15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20近衛步兵旅。其組建的第一階段於2017年6月完成。[13]
Remove ads
作戰單位
- 第175盧尼涅茨-平斯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雙紅星旅總部(阿克賽)
- 第176獨立通信旅(地方自衛隊)(拉斯韋特)
- 第11獨立近衛金吉謝普紅旗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工程旅(卡緬斯克-沙赫京斯基)
- 第28獨立防核生化旅(卡梅申)
- 第439火箭炮兵旅(茲納緬斯克)
- 第1270獨立電子戰中心(科瓦列夫卡)
- 第37獨立鐵道旅(俄羅斯鐵道軍)(伏爾加格勒)
- 第39獨立鐵道旅(克拉斯諾達爾)
- 第333獨立鐵路浮橋營(伏爾加格勒)
- 武裝力量山地訓練中心(巴克桑)
- 第54情報單位訓練中心(弗拉季高加索)
- 第27鐵道軍訓練中心(伏爾加格勒)
- 第4近衛軍事基地(德扎瓦-茨欣瓦爾,南奧塞提亞,喬治亞)[14]
- 第7克拉斯諾達爾庫圖佐夫勳章紅旗紅星軍事基地(古達烏塔,阿布哈茲,喬治亞)(前第131摩托化步兵旅)[15]
第3近衛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前身是第2近衛盧甘斯克-北頓涅茨克集團軍)
- 第4近衛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74347
- 第85摩步旅,部隊代號:в/ч78064
- 第123獨立近衛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73438,前身是第2近衛摩托化步兵旅
- 第127摩步旅,部隊代號:в/ч08807,前身是第7奇斯佳科夫斯卡亞摩托化步兵旅
第51近衛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前身是第1頓涅茨克集團軍)
- 第1獨立近衛「斯拉維揚斯克」摩托化步兵旅(俄語:1-ая Славянская бригада)[16],部隊代號:в/ч00100。
- 第5獨立「頓涅茨克」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05,前身是由 俄羅斯東正教軍隊改組成的第5獨立步兵旅
- 第9獨立近衛「馬里烏波爾-興安」海軍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19,前身是DPR第9摩托化步兵團
- 第13獨立近衛「索馬利亞」突擊營,部隊代號:в/ч08828,前身是
索馬利亞營
- 第13獨立近衛「索馬利亞」突擊營,部隊代號:в/ч08828,前身是
- 第15摩托化步兵「國際旅」
- 第110近衛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26,前身是第100摩托化步兵旅
- 第114獨立近衛「埃納克耶沃-多瑙河」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18,前身是由東方旅改組成的第11獨立近衛摩托化步兵團。
- 第132獨立近衛戈爾洛夫卡共和國勳章摩托化步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03,前身是由第三戈爾洛夫卡大隊改組成的第3摩托化步兵旅[17][18]
- 第109團
- 第101團
- 第1436團(動員)
- 第1168團(動員)
- 第14近衛「卡利米烏斯」砲兵旅,部隊代號:в/ч08802,前身是
卡利米烏斯營(暱稱「礦工營」)。
- 第87摩步團,原DPR第119步兵團
- 第95摩步團,原DPR第123步兵團 [19]
- 第10獨立近衛坦克團,部隊代號:в/ч08810,前身是
柴油機坦克營(俄語:Батальон «Дизель»),2015年組建[20][21]。
- 第80獨立近衛「斯巴達」偵察營,部隊代號:в/ч08806,前身是
斯巴達營[22]
第58近衛合成集团军(弗拉季高加索)[23]
- 第8近衛山地摩托化步兵旅(波爾佐伊)
- 第12火箭旅(莫茲多克)[24]
- 第17摩托化步兵旅(沙里)
- 第18近衛摩托化步兵旅(漢卡拉)
- 第19摩托化步兵旅(弗拉季高加索)
- 第136近衛摩托化步兵旅(布伊納克斯克)
- 第205獨立摩托化步兵旅(布瓊諾夫斯克)
- 第291炮兵旅(特洛伊茨卡亞)
- 第67防空火箭旅(伏爾加格勒/別克托夫斯卡亞,伏爾加格勒州)[25]
- 第34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旅(弗拉季高加索)
備註:第42近衛摩托化師2016年末組建於車臣,由第8近衛、第17和第18近衛摩托化步兵旅組成[26]
第8近衛合成集團軍(新切爾卡斯克)
第49军(斯塔夫罗波尔/迈科普)
- 第33摩托化步兵旅(山地)(新切爾卡斯克)[27]
- 第33摩托化步兵旅(山地)(斯托羅日瓦亞)
- 第66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旅(斯塔夫羅波爾)
- 第1近衛火箭旅(克拉斯諾達爾)
- 第439近衛普利科普庫圖佐夫勳章火箭炮兵旅(茲納緬斯克)
- 第21防核生化旅(卡梅申)
- 第175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旅(阿克賽)
- 第176通信旅(新切爾卡斯克)
- 第154電子戰旅OSN(伊佐比利內)
- 後勤旅(斯塔夫羅波爾)
第102軍事基地(久姆里,亞美尼亞)
Remove ads
- 第4空中防空軍
指揮官
- 上將 亞歷山大·維克多洛維奇·加爾金(2010年12月10日 - 2016年6月)
- 上將 亞歷山大·德沃爾尼科夫(2016年9月20日 - 2023年2月17日)
- 上將 謝爾蓋·庫佐夫列夫 (2023年2月17日 - 至今)
備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