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非的呼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非的呼唤
Remove ads

南非的呼喚》(南非語Die Stem van Suid-Afrika [di ˈstɛm fan səitˈafrikɑː],英語:The Call of South Africa),又簡稱為《呼喚》(南非語Die Stem [di ˈstɛm],英語:The Call),是1957年至1994年間南非唯一的國歌,亦是1938年至1957年和1994年至1997年的南非雙國歌之一。作詞者為柯內里斯·賈柯巴斯·蘭根豪芬英語Cornelis Jacobus Langenhoven,而作曲者則為馬基努斯·勞倫斯·德·費勒南非語Marthinus Lourens de Villiers

快速預覽 Die Stem van Suid-Afrika, 別稱 ...
快速預覽 南非國歌歷史, 1795 - 1938 ...

在1994年至1997年期間,《南非的呼喚》與《天佑非洲》(Nkosi Sikelel' iAfrika)成為南非的雙國歌之一。1997年,南非通過新憲法之後,這首歌曲與《天佑非洲》合併,成為《南非國歌》。

Remove ads

歷史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美國華盛頓進行國事採訪,此為採訪間美軍樂隊演奏的《南非的呼喚》。

1918年5月,南非詩人柯內里斯·賈柯巴斯·蘭根豪芬英語Cornelis Jacobus Langenhoven南非語寫成《呼喚》一詩,而作曲家馬基努斯·勞倫斯·德·費勒南非語Mathinus Lourens de Villiers在1921年替此詩作曲[1]。在1920年代的南非廣播公司的節目中,這首曲目常常與英國國歌《天佑吾王》一同播放。1926年,該曲首次錄製[2][3]。1928年5月31日,該曲隨著新的南非國旗的升起首次公演。1952年歌詞擁有了南非語英語兩個版本[4][5],被國家認定同時具有官方地位[6],至於《天佑吾王》的國歌地位一直到1957年還是得以保留。詩篇原本僅有三段,但是在當時南非政府的要求下增加了帶有宗教色彩的第四段[1]

整首國歌的旋律總體表達悲壯的感情,並主要講述南非白人愛國情懷與對上帝的忠誠。然而,這首歌卻不被當地的南非黑人所喜,因為在他們眼裡該曲目表達的是趾高氣昂的情感以及僅象徵著南非白人對於該國的熱愛,同時也象徵著種族隔離政權[7]。1990年,種族隔離制度開始逐漸被廢除,在南非橄欖球隊被重新允許參賽之時,如何展現南非的國家形象成為了問題。雖然德克勒克政府與非洲民族議會之間達成協議:稱《南非的呼喚》在比賽期間不會被演唱。但是,當在1992年南非對陣紐西蘭橄欖球隊一首器樂版本的《南非的呼喚》被演奏時,觀眾也跟著演唱[8][9]。因此,在同年舉行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南非的呼喚》被貝多芬的《歡樂頌》所取代,且國旗也被奧林匹克旗幟所取代[10]

不過,除了上述的一些爭議外,《南非的呼喚》依舊在1994年南非大選之後得以保留成為官方指定的國歌,且與另外一首歌曲——非國大的黨歌《天佑非洲》並列成為國歌。1995年南非橄欖球世界盃上,《南非的呼喚》被黑人組合所演唱[11]

由於將兩首國歌一起演唱的做法十分的繁瑣。而且在1994年之前,《南非的呼喚》無論在學校的升旗儀式,還是在某些重要場合演唱的時候都只會演唱第一段的歌詞。因此,在1997年新憲法誕生的時候,《南非的呼喚》與《天佑非洲》被混合,成為新的《南非國歌》。

Remove ads

遺產與相關爭議

在1994年的大選過後,因為南非尚未完全消除的種族衝突,《南非的呼喚》雖然作為和解努力的一部分而得以保留在現在的國歌當中[12][13][14],部分人士(主要為少部分白人右翼和少部分懷念舊南非的人士)依然會演唱完整的第一段作為對當局不滿的表達,而也有相當人士(主要為黑人左翼和少部分激進人士)則希望該部分被去除[15][16][17]。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成功。最近引起爭議的事件則是在2012年英國的一場女子橄欖球上播放錯誤的選段,造成南非參賽隊伍的困惑以及不滿[18][19][20][21][22][23][24]

歌詞

更多資訊 《南非的呼喚》, 南非語版本[25]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