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37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37線,「佳里~竹橋」線[1],是臺南市(簡略代號:「南」)境內編號第37號的區道等級公路,北起臺南市佳里區建南、安西里交界處佳里市區,經佳里區塭子內,南至臺南市七股區竹橋村竹橋,全長為 7.425 公里。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3月13日) |
沿線路線概況

南37線[1]為連絡佳里市區至七股區竹橋里竹橋南側、曾文溪堤岸道路間的南北向區道。也是佳里市區往來於佳里區南部及七股區東南部各聚落的重要道路。
本線起點位於佳里區市區內,光復路與新生路十字路口,而新生路即為市道176號在佳里市區內道路名稱,由此路口經光復路南行,在佳里幽冥殿前連接光復路、建南街、仁愛路、成功路及復興路五條道路的分岔路口。南37線由此轉向西南向的成功路前行,在這段路程中沿途的住家逐漸減少,也可見數畝農地穿插其中。
南37線西南行逐漸離開佳里市區沿途中,總共會交會公園路、安南路及佳南路三條市區西側的外環道路,其中佳南路更可與佳東路、佳北路及佳西路構成一圈完整的佳里市區外環道路。(佳東路更是目前台19線市區改道後的新路線,而市道176號在連接新生東路及進學路間的路段亦通過佳東路,因此與台19線有一段短暫共線路段。)
經過佳南路路口後的南37線,前行方向大致保持西南向,但已褪去市區密集房屋的路景,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農田與零散的農家屋舍。經過佳龍橋時越過大寮排水線[2]的上游,道路西側有幾處小公墓,接下來在一路往西南前的路程中,景色就大同小異,就是農田與散居的住家與農厝。在跨七股溪/劉厝排水[2]的龍安橋北側,連接由頂廍、下營往南通至此處終點的南29線。過橋後再交會東南向的重要公路南34線,南37線往南穿越佳里區龍安里境內最大聚落塭子內,再經更南側的林投內後,本線越過去界進入南側的七股區。
進入七股區境內的南37線方向轉為偏南,進入樹林里的主要聚落樹子腳範圍,並與南33線及其支線南33-1線構成包圍樹子腳的三角狀交叉路線。與南33線短暫共線結束後,本線穿越農地續以南偏東的方向,到達市道173號交會路口,此處位於竹橋里竹橋聚落旁。南37線過此路口續往南行,經過大片農地後,最後止於曾文溪七股堤防北側的提防道路。曾文溪北側的堤岸道路,由七股區槺榔里市道173號岔出,一路往東沿曾文溪河岸而行,最後止於西港區檨林里與南45線相接,其中西港境內的「永樂大塭寮~檨子林」路段被編為南40線。南37線連接曾文溪堤岸道路轉往東行後,即可直通南40線,並轉接各條連接的道路,是七股區及西港區南側村民的重要交通路線。
南37線的路線在改編上,變動較大的是起點端與終點端這兩段路線。1966年時,本線當時是以中山路及建南街岔路口做為起點,由建南街─成功路行經佳里市區。中山路在1967年縣道145號(台19線前身)改行延平路後,再由南41線納入路線之中,因此南37線起點的連接道路也由縣道145號 改為南41線。1976年時,南37線起點改至中山路與平等街口,路線則經平等街─光復路連至成功路。最後一次路線改編後,南37線則以現在市道176號新生路及光復路口做為起點,經過光復路─成功路通往七股區竹橋,而終點也被南移到曾文溪堤防北側,與堤岸道路相接,里程拉長為 7.425 公里[3]。
(本段敘述內提及公路之交通識別路牌─省道:台19線、
台61線;市道:
市道173號、
市道176號;區道:
南29線、
南33線、
南37線、
南34線、
南40線、
南41線、
南45線;區道支線:
南33-1線。)
Remove ads
行經行政區域
歷史沿革
臺南市佳里區市區公路地圖
Remove ads
沿線景點及寺廟
連接道路
參見
參考資料
-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及公告訊息,(交通部公路總局全球資訊網)。
- 中華民國內政部,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劃,(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 中華民國內政部地理資訊應用系統,(內政部地理資訊應用系統)。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台灣歷史百年地圖,(台灣歷史百年地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oogle Map」、「Google Earth」及衛星空照圖,(Google 地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oogle 地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rMap你的地圖網」及衛星空照圖,(UrMap你的地圖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