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列維波埃格
爱沙尼亚民族史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列維波埃格》(愛沙尼亞語:Kalevipoeg,愛沙尼亞語發音:[ˈkɑlʲeʋipoe̯k],又譯為《卡列維之子》)是愛沙尼亞的民族史詩,由弗雷德里希·萊茵霍爾特·克留茨瓦爾德根據愛沙尼亞民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史詩的主角是有各種英雄事跡的卡列維和琳達的兒子卡列維波埃格(即卡列維之子)。

起源
在古代的愛沙尼亞就有口頭流傳的描述世界起源的神話。在老的愛沙尼亞民間傳說里,有一位叫「卡列夫」或「卡列維之子」的不懷好意的巨人與其他巨人或民族敵人搏鬥。
歷史

史詩的主要素材來自愛沙尼亞民間傳說中的叫卡列維波埃格(即卡列維之子)的巨人英雄。這些傳說主要是把各種自然界的物品和特徵解釋成卡列維波埃格行為的痕跡,這些傳說跟鄰近區域的民族史詩有相似處,特別跟芬蘭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類似。
1839年弗雷德里希·羅伯特·菲勒曼閱讀過一篇有關卡列維波埃格傳奇的文章。他勾畫了這個民族浪漫主義史詩的情節。1850年在菲勒曼去世之後,克留茨瓦爾德開始撰寫這些詩歌[1],把這些詩歌解釋為重構一個已經失傳的口頭文學。他收集了一些頭口故事,並把它們編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由於審查制度的緣故,《卡列維波埃格》的第一版(1853,13,817行)沒能得到印刷出版。完全重新修訂的第二版(19,087行)在1857至1861年間作為學術文章得以陸續連載發表。同時德文譯本也得以發表。1862年,稍作剪輯的第三版(19,023行)得以完成,這是供普通讀者閱讀的,是在芬蘭庫奧皮奧印刷的[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