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塔普爾走廊

边境走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塔普尔走廊
Remove ads

卡塔普爾走廊烏爾都語کرتارپور راہداری旁遮普語ਕਰਤਾਰਪੁਰ ਲਾਂਘਾ)是連接印度旁遮普邦德拉巴巴納納克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達巴爾·薩希布·卡塔普爾錫克教神廟英語Gurdwara Darbar Sahib Kartarpur兩大錫克教神廟的邊境走廊。印度的錫克教徒信徒通過該走廊可以無需簽證前往距離印巴邊境英語India–Pakistan border4.7公里的卡塔普爾錫克教神廟英語Gurdwara[1]

快速預覽 卡塔普爾走廊, 國家/地區 ...
Remove ads

早在1999年初,印度總理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和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分別提出卡塔普爾走廊方案,並將之列入德里-拉合爾巴士英語Delhi–Lahore Bus外交方案[2][3]

2018年11月26日,印度方面舉行走廊奠基儀式,兩日後巴基斯坦也舉行典禮。工程最終於2019年11月12日錫克教宗師古魯那納克誕辰550周年之際落成[4]

2019年3月14日,印巴雙方舉行首次卡塔普爾朝聖走廊會議,就印度朝聖者通過該走廊赴巴境內朝聖有關協議條款進行了討論,中方表示歡迎。[5]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示,巴方認為卡塔普爾走廊將會是一條引領當地步向繁榮,為我們下一代的和平事業帶來光明未來的道路,表示巴基斯坦開放的不僅是邊境,還有聯繫錫克教社群的心[6][7]。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認為走廊開放堪比柏林圍牆倒塌,有助於消弭兩國緊張關係[8][9]

此前,印度信眾若要前往卡塔普爾朝聖,須到拉合爾乘坐大巴,經過125公里的行程抵達。實際上,民眾從邊境印度一側就能看到位於巴基斯坦一側的達巴爾·薩希布·卡塔普爾錫克教神廟。印度還搭建了高架觀景平台,供民眾利用雙筒望遠鏡觀看景色[10][11][12]

Remove ads

背景

公元1504年,錫克教宗師古魯那納克拉維河右岸卡塔普爾建立首個錫克教社區。宗師1539年去世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宣稱古魯那納克是自己的宗師,並按照他的回憶建立了陵墓,兩座陵墓由一堵牆連接。隨著拉維河走向的不斷變化,河水衝掉了兩座陵墓,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定居點,也就是今天拉維河左岸的德拉巴巴納納克[13][14][15][16]

1947年,印巴分治,印巴兩國分隔了拉維河地區。雙方的分界線雷德克里夫線將拉維河右岸含括卡塔普爾在內的沙加爾鄉英語Shakargarh Tehsil劃給巴基斯坦,左岸的古爾達斯普爾鄉劃給了印度[17][18]。兩國分治後,印度的錫克教徒通過非正式路線前往卡塔普爾,須穿過一座橫跨拉維河、連接德拉巴巴納納克和卡塔普爾·薩希布錫克教神廟的大橋。然而大橋於第二次印巴戰爭中被毀[19]

1948年,最高阿卡利黨英語Akali Dal要求印度政府收回南卡納薩希布英語Nankana Sahib和卡塔普爾的錫克教聖地。這項要求一直持續到1959年,不過印度國民大會黨控制的旁遮普邦議會反對修改已經定下的邊境。1969年,古魯那納克誕辰500周年,總理英迪拉·甘地承諾向巴基斯坦政府叫糊塗地,將卡塔普爾薩希布收歸印度[20]。上述承諾未實現。然而,1974年9月,印巴兩國簽訂宗教聖地出行協議書[21]。到2005年,協定書增加出行次數和訪問地點數量[22]。然而,卡塔普爾並未列入1974年協定規定的地點。印度對外事務部英語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India)表示,印方曾要求納入卡塔普爾,但未獲得巴方同意[23][24]

卡塔普爾錫克教聖廟的看守人戈賓德·辛格(Gobind Singh)表示,聖廟於1947年到2000年關閉[25][26]。期間聖廟雖然接待朝聖者,但不設工作人員,內部不開放。後來到2000年9月,也就是古魯那納克逝世紀念日前夕,巴基斯坦政府開始修繕神廟,神廟於2004年9月重新開放。卡塔普爾走廊任務最初由巴比山·辛格·高拉雅(Bhabishan Singh Goraya)提出,過去24年間,他一直在積極推動項目[27]

阿卡利黨黨魁庫爾德·辛格·瓦達拉(Kuldeep Singh Wadala)表示,2003年前,神廟被荒廢,村民們把它當成牛棚,周圍土地用作農地[20]。然而,自2003年以來,巴基斯坦政府已採取措施維護錫克教宗教聖地[28]

Remove ads

工程

兩國總理納瓦茲·謝里夫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任內於1998年首次提出開放卡塔普爾過境的設想。1999年大巴外交方案英語Delhi–Lahore Bus期間的進一步討論結束後,巴基斯坦修繕了卡塔普爾薩希布神廟,印度民眾從邊境便可遠眺神廟[29][30]。隨後的卡吉爾戰爭將印巴兩國關係拖入低谷,不過佩爾韋茲·穆沙拉夫曾給走廊的建設「開綠燈」[31]

曼莫漢·辛格首次出任印度總理期間,於2004年在旁遮普的一次講話中再度提出走廊計劃[2][3][32]。同年啟動的印巴「綜合對話進程」提出將阿姆利則–拉合爾–卡塔普爾公路網連接到卡塔普爾[30]

2008年,印度外交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向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沙阿·邁赫穆德·庫雷希提出「免簽證」前往卡塔普爾的設想[2][24][33]。雖說官方沒有回應,但巴基斯坦私下向錫克教社群表達了開放的意願[28][34][35]。但到了2012年,印度政府也沒有回應,而兩國之間的敵對關係顯然是計劃擱置的癥結所在[23][33]

2008年6月20日,阿卡利黨黨魁庫爾德·辛格·瓦達拉在德拉巴巴納納克舉行新聞發布會。前美國駐印度大使和多軌道外交研究所(Institute for Multi-Track Diplomacy)創辦人約翰·W·麥克唐納(John W. McDonald)呼籲建立「和平的走廊、地區」連接邊境兩側的聖地[36][37]。6月28日,時任印度外長普拉納布·慕克吉表示印度政府會對和平走廊的可行性作研究[38][39]。然而,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再度使兩國關係陷入冰點,走廊倡議受擱置。於是,華盛頓的錫克教社群成員與多軌道外交研究所共同承擔了走廊的可行性研究[36]。2010年8月,研究所發布題為《卡塔普爾和平走廊》(Kartarpur Marg)的報告書[40][41]。報告指,走廊耗資1700萬美元,其中巴方占1480萬,印度占220萬[42],獲得錫克教僑民英語Sikh diaspora的熱烈支持[43][44]。2010年11月,旁遮普邦立法議會投票一致贊成在兩點間設立國際通道的決議,並於2010年10月1日將文件遞交給印度聯邦政府[45]

2018年8月,印度旁遮普邦旅遊部長納夫喬特·辛格·西杜英語Navjot Singh Sidhu出席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的伊姆蘭·汗就職典禮英語Swearing-in ceremony of Imran Khan。會上,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卡馬爾·賈韋德·巴傑瓦向西杜表達了願意在古魯納納克誕辰550周年開通走廊的意願。時間框架確立了,項目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46][33]。同月,由旁遮普邦首席部長阿馬林達·辛格提出的另一項關於走廊的協議獲得旁遮普地方邦議會投票一致通過[47]。之後,旁遮普邦政府接觸印度總理,討論走廊開放的事宜。2018年10月30日,旅美錫克教群體向印度總理尋求開放走廊的幫助[48]。2018年11月,印度部長聯盟理事會通過了設立走廊的計劃,呼籲巴基斯坦同步進行。巴基斯坦外長沙阿·邁赫穆德·庫雷希在推特回應稱巴基斯坦已經將開放走廊的意願傳達給印度[3][42]

2018年11月28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出席在旁遮普省的納羅瓦爾縣舉行的奠基儀式[49][50]。兩天後印度副總統溫凱亞·奈都在旁遮普邦古爾達斯普爾縣奠定基石[3][51]。根據美國一家公司介紹,走廊的勘察工作由巴基斯坦政府完成,設計和徵地工作2018年12月開展,2019年11月1日項目完工[52]。按巴基斯坦邊境工程組織的計劃,當地將會有4.7公里的專用高速公路,其中拉維河上方將會有一座800米的大橋,是將印度朝聖者帶到卡塔普爾的穿梭巴士的「入口航站樓」,該地會給朝聖者提供臨時住宿和帳篷[53][54]。預計朝聖者需要進行生物特徵檢查,拿到特別通行證才能通行[52]。同時,卡塔普布爾神廟也擴建以容納朝聖者。走廊將設置配套的綜合大樓,樓內設有國際規格的酒店、數百套公寓、兩個商業區、兩座停車場、邊境設施區、一個發電站、遊客服務中心和多間辦公室[55]。項目工程第一期於2019年11月初完成[56][52]

印度方面的印度陸港局、印度國家公路局和Ceigall有限公司負責走廊印度方的工程[57]。工程於2019年10月在德拉巴巴納納克修建了一條綜合檢查站、3.5公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和一座100米的橋梁[58][59]

2019年8月,印巴兩國同意印度公民免簽證前往卡塔普爾,但就印度領事館官員派駐現場的問題存在分歧[60]

2019年10月24日,印度聯邦內政部長內部安全事務聯合秘書S·C·L·達斯(S.C.L. Das)與巴基斯坦外交辦公室南亞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總幹事穆罕默德·費薩爾英語Mohammad Faisal在德拉巴巴納納克附近的邊境小鎮古達斯布爾簽署諒解備忘錄。簽署協議為每天5000名印度朝聖者免簽證到訪聖地鋪平道路。協議規定,參觀薩希布·卡塔普爾錫克教神廟的朝聖者需要從早上出發,晚上回程[61]。每位訪客需繳納20美金的服務費,然而費薩爾表示這筆費用只能支付目前運營費用的三分之一。然而,印度敦促巴基斯坦免除朝聖者的費用。對此,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於2019年11月1日在推特宣布,揭幕儀式當天和2019年11月12日古魯納納克誕辰550周年之際不會向印度的錫克教朝聖者收取任何費用[62],之後的日子需要收費。巴基斯坦政府將前往卡塔普爾朝聖人士的免簽要求延長到1年,但印度對外事務部表示,根據兩國之間的協議,到訪需要持護照[63][64]

Remove ads

落成

2019年11月9日,卡塔普爾走廊揭幕儀式在達巴爾·薩希布·卡爾塔普綜合大樓舉行,約12000名朝聖者到場出席[65] 。巴基斯坦伊姆蘭·汗接待朝聖者[66],用一把錫克彎刀英語Kirpan揭開由熱氣球拉起的帘布。伊朗蘭在致辭中表示,巴基斯坦相信卡塔普爾走廊將會是一條引領當地步向繁榮,為我們下一代的和平事業帶來光明未來的道路,表示今天巴基斯坦開放的不僅是邊境,還有聯繫錫克教社群的心[67]。首批前往神廟朝聖的人士是來自錫克武裝團體賈塔的550多人[68]。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致辭中對此舉表示歡迎,認為兩國走廊的開放堪比柏林圍牆倒塌,有助於緩和兩國緊張局勢[8][9][69]。他感謝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尼亞齊尊重印度民眾的情緒[70][71]。莫迪在揭幕儀式上揮舞代表朝聖團的賈塔旗幟後,把它轉交給阿卡爾王座神廟的賈塔領袖賈尼·哈普雷特·辛格(Giani Harpreet Singh[72][73]

阿卡爾王座神廟英語Akal Takht賈德達爾辛格的帶領下,朝聖團穿過走廊進入巴基斯坦,向卡塔普爾神廟致敬[74]。印度錫克教代表團的人員包括前總理曼莫漢·辛格、旁遮普邦首席部長阿馬琳達·辛格、前板球運動員現政治人物納夫喬特·辛格·西杜、前演員現政治人物桑尼·戴爾等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邀請出席儀式[75]

賈斯達爾·辛格在會上感謝兩國政府建造走廊[76]。納夫喬特·辛格·西杜表示總理伊姆蘭開放走廊是贏得錫克教社群人心之舉。他表示,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靠打仗贏得民心,而汗總理靠允許錫克教徒進入他們的聖地卡塔普爾贏得人心[75]。然而,此前印度政府拒絕批准西杜前往巴基斯坦出席儀式,引起不小的爭議[77]。前總理辛格和一名巴基斯坦人在典禮上閱讀了穆罕默德·伊克巴勒關於古魯納納克的詩《遠征鐘聲英語The Call of the Marching Bell[78][79][80]

安全問題

2019年11月1日,印度情報部門表示聖廟所在納羅瓦爾縣發現疑似恐怖分子訓練營[81],但巴基斯坦外交部駁斥印度媒體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政治宣傳[82][83]。2019年,巴基斯坦陸軍在卡塔普爾神廟內發現一枚附有橫幅的遺留炸彈,據稱印度空軍1971年印巴戰爭在該地投擲炸彈,意圖炸毀神廟[84]

評價

拉合爾歷史學家法基爾·S·阿賈祖丁(Fakir S. Aijazuddin)認為走廊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跨境關係的「獨特實驗」,表示以古魯納納克代表的普遍性可以將所有宗教的人民聚集在一起[52]。卡塔普爾走廊是古魯納納克的遺產項目,反映出上師的生活方式[85]。這個項目被視為兩個旁遮普地區人民間「令人心動的」交流[86]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