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爾利斯·烏曼尼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
Remove ads

卡爾利斯·奧古斯茨·威廉斯·烏曼尼斯拉脫維亞語Kārlis Augusts Vilhelms Ulmanis發音:[ˈkaːrlis ˈɑuɡusts ˈvilxɛlms ˈuɫmɑnis];1877年9月4日—1942年9月20日),拉脫維亞獨立運動領袖,拉脫維亞農民聯盟創始人,拉脫維亞國家元首(1918年,1936年–1940年),並5次擔任拉脫維亞總理

快速預覽 卡爾利斯·烏曼尼斯Kārlis Ulmanis, 第4任拉脫維亞總統 ...
Remove ads

生平

烏曼尼斯出生於俄羅斯帝國庫爾蘭省貝爾澤英語Bērze, Bērze Parish,早年在瑞士聯邦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農業。在拉脫維亞當過作家、講師和農業經理。他在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努力爭取拉脫維亞擺脫俄國一百多年多年的統治,曾在普斯科夫短暫入獄,隨後逃離拉脫維亞。流亡美國期間,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獲得農業學士學位。在內布拉斯加大學任農學院講師一段時間之後,烏曼尼斯搬到了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在那裡買了一個乳製品工廠。

1913年,烏曼尼斯在俄國沙皇宣布大赦後返回拉脫維亞。不久一戰爆發。1917年他創建拉脫維亞農民聯盟,主張獨立,其後協助建立國民議會。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宣布脫離俄羅斯獨立。烏曼尼斯參與成立拉脫維亞人民委員會英語People's Council of Latvia,成為雅尼斯·恰克斯特領導下的臨時政府首腦,在英法海軍和波蘭軍隊的援助下清除了內外敵人[1]:153-155。他於1920年組織制憲會議選舉,當選為拉脫維亞獨立後首任總理,同年與蘇聯締結和約。1925年至1926年及1931至1932年再度擔任總理。

1934年3月烏曼尼斯重新掌權,5月15日,指使沃爾德馬斯·奧佐爾斯(Voldemārs Ozols)中校等右翼極端分子發動政變,頒布戒嚴令,解散議會和包括農民聯盟在內的一切政黨,實行獨裁統治[1]:155-156。忠於烏曼尼斯的軍隊和國民警衛隊(Aizsargi)軍官掌握關鍵政府部門、通訊和運輸設施。許多反對政變的民選官員被非法拘留關押,所有隸屬於政黨或組織的報紙被關閉。

1939年,由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德國約瑟夫·史達林所領導的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包含一個分割東歐的秘密議定書(到1945年才被公開)。根據該議定書,拉脫維亞被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1939年之後在蘇聯的最後通牒下,烏曼尼斯不得不讓蘇聯在拉脫維亞建立軍事基地。1940年6月,拉脫維亞完全被蘇聯占領。烏曼尼斯下令拉脫維亞人不得抵抗蘇聯軍隊,他在全國廣播講話中說「我將繼續待在我的崗位上,你們也待在你們的崗位上」。

1940年7月21日烏曼尼斯被迫辭職。他要求蘇聯政府提供養老金,並允許他移居瑞士。但他隨即被蘇聯逮捕,押送至現在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在那裡的一個集體農莊當了一年農藝師。1941年7月,他被囚禁。一年後,當德國軍隊逼近斯塔夫羅波爾時,他和其他囚犯被轉移至克拉斯諾沃茨克(位於今土庫曼斯坦巴爾坎州)的監獄。在途中感染痢疾,並於1942年9月20日去世,一生無嗣。他常說,他娶了拉脫維亞[2]

拉脫維亞1991年再度獨立後,烏曼尼斯仍然很受歡迎,其侄孫貢季斯·烏曼尼斯在1993年當選為第5任總統。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一條主要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拉脫維亞語Kārļa Ulmaņa gatve,之前以恩斯特·台爾曼命名)。2003年,烏曼尼斯紀念碑在里加市中心一個公園揭幕。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