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
Remove ads

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Francesca Saverio Cabrini,1850年7月15日—1917年12月22日),又稱卡布里尼修女,是羅馬天主教會中一位傑出的義大利裔美國人,第一位經羅馬天主教會封聖美國人

快速預覽 方濟各·加比尼, 修女 ...

卡布里尼創立了耶穌聖心傳教修女會(MSC),這是一個宗教機構,如今在15個國家為貧困人群提供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服務。[1]在她的一生中,卡布里尼在義大利、美國和其他國家建立了67所學校、孤兒院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她成為美國和羅馬天主教教會中一位受人尊敬且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Remove ads

生平

瑪麗亞·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於1850年7月15日出生於倫巴第-威尼托王國聖安傑洛洛迪賈諾,當時倫巴第-威尼托王國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她是農民阿戈斯蒂諾·卡布里尼和妻子斯特拉·奧爾迪尼的13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2]她的兄弟姐妹中只有四個活過了青春期。[3][4]

弗朗西絲卡·卡布里尼早產兩個月,由於幼時體弱多病,所以一生都健康不佳。卡布里尼的姐姐羅莎是一名教師,受她的影響,卡布里尼也走上了同樣的職業道路。13歲時,卡布里尼進入倫巴第大區阿爾盧諾的一所學校就讀,該校由耶穌聖心修女會開辦。186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該校畢業,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並回到聖安傑洛洛迪賈諾的教區學校任教。之後,她又在倫巴第大區卡斯蒂拉加維達爾多的一所學校擔任了三年代課教師。[5]

1870年卡布里尼的父母去世後,她申請加入阿盧諾的聖心女修會。然而,修女們以她身體不夠強壯為由拒絕了她。[6]1872年,在一次天花疫情爆發期間,她照顧病人時感染了天花,並再次因健康原因被克雷馬的嘉諾撒修女會拒絕。[7]據報道,卡布里尼所在教區的神父曾請求這兩個修女會拒絕她的申請,因為他不想失去她這位教師。[7]

Thumb
義大利阿爾盧諾,卡布里尼曾在此上學(2014年)

1874年,倫巴第大區科多尼奧的一位神父邀請卡布里尼接管當地一家由普羅維登斯修女會管理不善的孤兒院。她將「沙勿略」(義大利語為Saverio)加在自己的名字中,以紀念傳教士的主保聖人方濟各·沙勿略神父。和沙勿略一樣,她最終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前往東亞的傳教士。[8]1880年,由於內部動盪,科多尼奧的普羅維登斯修女會解散,孤兒院也隨之關閉。在與洛迪教區主教多梅尼科·傑爾米尼談及未來時,卡布里尼回應說,她將創立自己的傳教修會。之後,卡布里尼在科多尼奧買下了一座原先的方濟各會修道院。1880年11月,她與幾位原普羅維登斯修女會的修女共同創立了聖心慈幼會傳教修女會(MSC)。在科多尼奧的修道院裡,聖心慈幼會的修女們收養孤兒和棄嬰,開辦了一所日間學校,開設了針線活課程,並出售她們精美的刺繡作品。在接下來的五年裡,聖心慈幼會的修女們在倫巴第地區建立了七所收容所、一所免費學校和一所託兒所。[9]

1887年初,在皮亞琴察主教喬瓦尼·斯卡拉布里尼的祝福下,卡布里尼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卡斯特爾聖喬瓦尼開設了一座修道院。斯卡拉布里尼主教請求卡布里尼考慮在紐約開設一所孤兒院。曼哈頓一位富有的天主教社交名媛瑪麗·里德·迪切斯諾拉伯爵夫人一直不懈地向教皇和紐約總主教麥可·科里根請願,希望在紐約為義大利女孩開設一所孤兒院,並由她出資。卡布里尼仍然想去亞洲,但也希望在羅馬開設一個宗教場所,並獲得教皇對聖心會的認可。[10]

她在斯卡拉布里尼主教安排下,與教皇利奧十三世會面。1887年9月,卡布里尼前往羅馬覲見利奧十三世。她請求利奧十三世允許她在羅馬建立一座修道院,利奧十三世欣然應允。她還請求允許她派遣使團前往亞洲。但教宗和羅馬教廷其他成員都對大量貧困的義大利移民湧入美國紐約感到擔憂,利奧十三世沒有允許卡布里尼去中國,而是告訴她「……不要去東方,而是去西方……」,去紐約市。[11]

1888年12月,卡布里尼承諾前往紐約市。教宗也承認了聖心修女會(MSC)的傳教機構地位,這是第一個獲得此項認可的義大利修女團體。[7]

1889年2月,紐約主教科里根寫信給卡布里尼,歡迎她來到紐約,但建議她推遲出發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做準備。然而,當這封信寄到義大利時,卡布里尼已經離開了。[10]38歲的卡布里尼啟程前往美國,於1889年3月31日與其他六位聖心修女會修女一同抵達紐約。[12]當她們下船時,斯卡拉布里尼修女會的修女們並不在船上。此外,她們也沒有安排住宿。修女們在美國的第一晚住在一間破舊的旅館裡,床墊里有臭蟲,她們只能睡在椅子上。[13][11][3]

在此期間,紐約市的天主教教會和神職人員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他們對義大利人普遍抱有偏見。許多愛爾蘭天主教徒認為義大利人骯髒、迷信,近乎異教徒。許多由愛爾蘭人管理的教區將義大利信徒隔離在教堂地下室進行禮拜。總教區幾乎沒有義大利神父,這阻礙了與義大利人的溝通。[14][10]科里根也是愛爾蘭人,他認為只有男性才適合從事向移民傳教的工作。他希望梵蒂岡只派遣義大利神父,而不是修女。

Thumb
科里根大主教(1902年之前)

抵達紐約的第二天,卡布里尼和其他修女就走進了科里根的辦公室。科里根對她們出現在紐約感到非常驚訝,告訴卡布里尼總教區還沒有做好接納她們的準備,她們應該立即返回義大利。卡布里尼拒絕回去,只是說:「我有教宗的信」,並把介紹信交給了科里根。科里根不願違抗教宗的命令,所以無法強迫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們離開。[14][10]

科里根要求卡布里尼先為義大利人建立一所學校,孤兒院的事暫且擱置。與科里根會面後,布朗克斯的仁愛修女會欣然為卡布里尼及其隨行人員提供了臨時住所。經過一番周折,斯卡拉布里尼修道會神父們終於在曼哈頓五點區為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們提供了一座破舊的修道院。[14][10]

Thumb
紐約市小義大利區(1900年)

抵達該市後不久,聖心會修女們就開始遭受貶損性的反義大利辱罵和侮辱。卡布里尼寫信給義大利的修女們,請求她們寄來布料,以便製作更多的面紗和修道服。她希望她的修女們穿著乾淨整潔,「否則他們就會像對待這裡的義大利人一樣,稱我們為『小白鼠』。」 [15]

在紐約其他修會修女的幫助下,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們開始照顧病人、教孩子們讀書、救濟飢餓的人。她們在當地一座天主教堂的陽台上搭建了一所臨時學校,可容納200名兒童。不久,小義大利區的商人們開始為修女們提供食物和資金,以支持她們的使命。

在科里根的祝福和迪切斯諾拉的資助下,卡布里尼在曼哈頓下東區創辦了聖心孤兒院。這是她在美國的第一家孤兒院。然而,在城市裡運營孤兒院的高昂成本,加上與科里根日益加劇的摩擦,很快促使卡布里尼將孤兒院遷至鄉村。

1890年,卡布里尼從耶穌會手中購得位於紐約州西帕克的一處房產,並將孤兒院遷至此處。她還在該房產上設立了MSC(聖卡布里尼修女會)初學院。西帕克校區後來發展成為聖卡布里尼之家,即聖心會(MSC)在美國的總部和一所寄宿學校。1890年,卡布里尼與斯卡拉布里尼修會合作,在紐約市為義大利人建造了第一家醫院。醫院於1891年正式開業。

隨著卡布里尼聲名鵲起,她開始收到來自紐約以外地區天主教項目的請求,這些項目服務於義大利裔和非義大利裔天主教徒。1891年,她乘船前往尼加拉瓜,開辦了一所修道院。在那裡,她乘船前往偏遠地區,探訪了米斯基托人的定居點。[16]抵達智利後,她騎騾翻越安第斯山脈,前往巴西阿根廷創辦學校。她還前往格瑞那達創辦了一所學校。[17]

她第一次傳教之旅的最後一站是1892年的紐奧良,在那裡她為義大利人創辦了另一所學校。該地區反天主教情緒高漲,同時還存在針對來自義大利南部移民的種族歧視,當地人認為他們「看起來不像白人」。1891年,一大群暴徒強行將11名義大利男子從監獄中帶走並殺害。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們在城裡最貧困的義大利人聚居區建立了一個傳教站。

1892年末,卡布里尼被迫提前從紐奧良返回紐約,因為紐約新建的醫院面臨倒閉。斯卡拉布里尼修女會管理不善,並試圖將醫院的債務轉嫁給聖心會。在將修女們撤離醫院後,她花費250美元在曼哈頓創辦了哥倫布醫院。由於厭倦了與斯卡拉布里尼修女會領導層的衝突,她在1892年切斷了與該修女會和聖心會的所有聯繫。[10][7]

19世紀90年代初,卡布里尼在曼哈頓、布朗克斯、新澤西州紐瓦克和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等地為義大利社區創辦了學校。1895年,卡布里尼返迴路易斯安那州,並在梅泰里、哈維運河和肯納建立了傳教站。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們騎著騾子穿梭於鄉村城鎮,為天主教徒服務。她們會探訪當地醫院,為不會說英語的義大利病人擔任翻譯。[18]

卡布里尼於1899年抵達芝加哥,為該市龐大的義大利裔人口服務。1902年,她的下一站是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隨後於1903年前往華盛頓州西雅圖市。1907年,卡布里尼在費城停留,與凱薩琳·德雷克塞爾修女共進晚餐。

卡布里尼於1909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她申請入籍是為了確保在她去世後聖心修女會的法律基礎,並表示與她所服務的美國人團結一致。

1912年第二季度初,卡布里尼和幾位聖心會姐妹會的成員正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旅行。為了返回美國,她們預訂了鐵達尼號首航前往紐約的船票。然而,在得知芝加哥哥倫布第二醫院出現問題後,卡布里尼將船票改簽到另一艘船的更早航次。同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沉沒,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卡布里尼一生共橫渡大西洋24次。

卡布里尼在最後一次旅行中,於1916年訪問了南加州。她在聖費爾南多谷上方的拉斐爾山上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以保護居民免受野火侵襲。1970年,這座小教堂被遷至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成為卡布里尼聖母聖殿的一部分。[19]

1917年,卡布里尼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前往芝加哥接受聖心修女會的照料。1917年12月21日,她正在包裝為義大利學校孩子們準備的聖誕禮物——糖果。第二天早上,她感到身體不適,臥床不起。修女們斷斷續續地來看望她,處理修會事務,但最終還是讓她休息。臨近中午時分,她們發現她倒在椅子上,嘴唇上沾著血跡。12月22日,她因慢性心內膜炎突然去世,幾位修女陪伴在她身邊。她享年67歲。[2][17]

卡布里尼的遺體在哥倫布醫院供人瞻仰,直至12月26日,隨後由火車從芝加哥運往紐約市。兩天後抵達紐約,遺體繼續供人瞻仰,直至12月31日。1918年1月1日,卡布里尼被安葬在西園聖卡布里尼之家的一處墓地。1933年,隨著冊封她為聖人運動的開始,她的遺骸被永久遷出。[20]

1933年,聖方濟各會(MSC)將卡布里尼的遺體掘出,並作為其封聖程序的一部分進行分割。她們將她的頭顱送往羅馬的聖方濟各會總會,供其小教堂供奉;她的心臟被送往科多尼奧;她的臂骨被送往芝加哥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卡布里尼國家朝聖地;其餘遺骸則被修女們送往紐約市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卡布里尼朝聖地。[21]

教宗庇護十一世因彼得·史密斯和格拉齊奧利修女的治癒奇蹟,於1938年11月13日將卡布里尼列為真福。當時已晉鐸的史密斯出席了冊封儀式。教宗庇護十二世於1946年7月7日將卡布里尼冊封為聖人。[22]卡布里尼冊封聖人後,​​約有12萬人參加了在芝加哥士兵球場舉行的感恩彌撒。[23]

Remove ads

電影

卡布里尼 (2024年): 卡布里尼由克里斯蒂安娜·戴爾安娜(Cristiana Dell'Anna)飾演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