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拉庫爾綿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拉庫爾綿羊(烏茲別克語:Qorakoʻl qoʻy zoti,「黑湖羊」之意),得名於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州城市卡拉庫爾的一個中亞家養綿羊品種。原產地是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地。考古表明,該品種從公元前1400年代逐步開始馴化。[1]

來自中亞荒漠地區的卡拉庫爾綿羊以其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覓食和成長的能力而著稱。它們可以依靠尾巴中儲存的脂肪在乾旱條件上生存。在非洲的納米比亞也擁有大量的卡拉庫爾綿羊,它們是德國殖民者於20世紀初引入的。
人類利用

卡拉庫爾綿羊是一種多用途的品種,可以獲得奶、肉、皮和毛等多種產品。作為一種大尾羊,它們肉質鮮嫩。成年卡拉庫爾綿羊具有兩層羊毛,人們將粗毛從底毛中分離出來,用粗羊毛製作外套、地毯和毛氈。
卡拉庫爾綿羊的羊羔皮和胎羊皮是非常珍貴的毛皮。新生卡拉庫爾綿羊的毛皮被稱為「卡拉庫爾羔皮」(karakul或caracul,土庫曼語稱garaköli bagana)、「斯瓦卡拉羔皮」(swakara,特指產於非洲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羔皮」(astrakhan,產於俄羅斯阿斯特拉罕)、「波斯羔皮」(Persian lamb,義大利語稱agnello di Persia)和「克里米亞羔皮」(krimmer,產於俄羅斯克里米亞)等。深色是顯性的,且羊羔的顏色一般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卡拉庫爾胎羊皮,在英文中被稱為「broadtail」(大尾羔羊皮)或「karakulcha」,在德語中被稱為「Breitschwanz」。有時稱呼新生羔羊和胎羊的毛皮的詞語是可以互換使用的。人們將卡拉庫爾羔皮製成各種服飾,如阿斯特拉罕帽或卡拉庫爾帽,[2][3]在高級時裝中也應用廣泛。[4][5]
Remove ads
圖集
-
納米比亞的卡拉庫爾羊羔
-
蘇聯郵票上的卡拉庫爾綿羊
-
納米比亞城市卡拉斯堡的市徽
-
卡拉庫爾羔皮時裝
-
卡拉庫爾綿羊皮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