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爾巴拉
伊拉克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爾巴拉(阿拉伯語:كربلاء)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首都巴格達西南100公里,座標32°37′N 44°02′E,是卡爾巴拉省的首府,2003年人口572,300,是什葉派的聖城之一,地位僅在麥加、麥地那和納傑夫之後。卡爾巴拉是伊拉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經濟收入來自朝覲的遊客和農產品,城市劃分為宗教中心的舊城區和住宅區的新城區,城內有超過100所清真寺和23間宗教學校。 該城市最著名的事件是公元680年卡爾巴拉戰役,當時海珊·伊本·阿里及其數十名追隨者(包括一些武裝婦女)與當地總督烏拜杜拉·伊本·齊亞德麾下將領歐麥爾·伊本·薩阿德率領的數千名士兵交戰。由於擁有海珊聖陵和阿巴斯清真寺等聖地,卡爾巴拉被什葉派穆斯林視為聖城。[1][2]

很快,卡爾巴拉成為全球什葉派穆斯林的重要朝聖中心。在阿拔斯王朝時期,該城經歷了諸多事件。1258年巴格達陷落後,卡爾巴拉由旭烈兀領導的蒙古帝國控制,隨後又歷經多個帝國的統治。每年有數千萬什葉派穆斯林兩次到訪此地。[3][4][5][6]
每年,近1億什葉派信徒在該城紀念海珊·伊本·阿里和阿巴斯·伊本·阿里的殉難。[3][4][5][7]
在阿舒拉節(穆哈蘭姆月第十天,紀念海珊遇難日)期間,多達3400萬朝聖者到訪該城,而最主要的紀念活動是阿爾巴因(阿舒拉節後第40天),期間有近4000萬人前來瞻仰聖墓。大多數朝聖者徒步前來,他們來自伊拉克各地及超過56個國家。[8]
Remove ads
歷史
680年10月10日,卡爾巴拉戰役在當地發生,穆罕默德的外孫、什葉派領袖海珊·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殺。[9]從此卡爾巴拉成為什葉派其中一處最重要的聖地。
1802年(或1801年[10])4月21日,來自內志的12,000名瓦哈比派戰士攻擊卡爾巴拉,[11]有2000[12]至5000名[13]居民被殺害,攻擊者從海珊·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陵墓掠走大量戰利品。

《古蘭經》曾提及美索不達米亞。部分什葉派信徒認為經文中的這片土地即伊拉克——什葉派聖地庫法[19][20]、納傑夫、卡爾巴拉、卡齊米耶[a]和薩邁拉[22][23]的所在地。一神論傳道者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和魯特(羅得)——二者被伊斯蘭教視為先知[24]——據信曾居住於伊拉克古城庫薩·拉巴[25],後前往"福地"[26]。
隨後,我拯救了他(易卜拉欣)和魯特,前往我為眾生降福的陸地。
——Template:Qref
除關於易卜拉欣和魯特在多神教[27]美索不達米亞的事跡外[25][26],《古蘭經》還記載了關於朱迪山[28][29][30]、巴比爾("巴比倫")[31][32]及"優努斯之鎮"的經文[14][15][16]。
殉難伊瑪目的陵墓在什葉派傳統中具有崇高地位,因其與同伴被視為"為主道奮鬥"的典範。什葉派認為卡爾巴拉是世間至聖之地之一,依據如下傳統(包括但不限於):
卡爾巴拉——你的孫輩及其家族殉難之地——是世間最蒙福、最神聖的所在,亦是天堂的山谷之一。
在創造克爾白之地並擇其為聖所的兩萬四千年前,安拉已選定卡爾巴拉為神聖禁地。它將在天堂的花園中閃耀,猶如星辰照耀塵世。
關於此,賈法爾·薩迪克傳述:"全能之主使我祖先——伊瑪目海珊(願主喜悅之)——陵墓的塵土成為萬病的良藥與恐懼的庇護。"[35]賈法爾還傳述:"海珊·伊本·阿里(願主喜悅之)聖墓的塵土是純潔吉祥的麝香。對食用者而言,它是治癒百病的良方;若敵人使用,將如油脂般消融。取用此淨土時當誦如下禱詞"[36]
Remove ads
公元680年10月10日(伊斯蘭曆61年穆哈拉姆月10日),卡爾巴拉戰役在通往庫法的荒漠爆發。海珊·伊本·阿里與其兄阿巴斯·伊本·阿里的遺體由當地巴尼·阿薩德部落安葬,後發展為海珊聖陵。戰役起因是海珊拒絕向耶齊德宣誓效忠。庫法總督烏拜杜拉·伊本·齊亞德派遣三萬騎兵攔截海珊一行。海珊僅有家屬及少數追隨者同行,總計約73人(包括其六個月大的幼子阿里·阿斯加爾)。在歐麥爾·伊本·薩阿德指揮下,騎兵切斷水源迫使海珊屈服。穆哈拉姆月9日海珊拒絕投降,請求徹夜祈禱。10日晨禮後,海珊與兄弟阿巴斯率眾迎戰。海珊的追隨者(包括其子阿里·阿克巴爾、阿里·阿斯加爾及侄子卡西姆、奧恩、穆罕默德)悉數殉難[37]。
伊斯蘭曆63年(683年),耶齊德釋放海珊家族倖存者(因民眾暴動威脅,且部分朝臣起初不知遇難者身份)。他們返回麥加途中駐足戰場。據載,早在65年(685年),蘇萊曼·伊本·蘇拉德便到此朝覲。此城最初僅是穆罕默德外孫、阿里之子海珊的陵墓[12],後為滿足朝覲需求發展為城市。歷代穆斯林統治者擴建聖陵,但屢遭戰火摧毀。原聖陵於850年被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毀壞,979年左右重建現貌,1086年又部分焚毀後再度修復。
與納傑夫相似,卡爾巴拉長期面臨嚴重缺水,直至18世紀初修建侯賽尼耶運河堤壩才得緩解。1737年,該城取代伊朗伊斯法罕成為什葉派學術中心。18世紀中葉,優素福·巴林尼作為阿克巴爾學派思想的關鍵倡導者主導學術界,1772年去世後[38],更具國家中心色彩的烏蘇勒學派影響日增。
1802年4月21日(伊斯蘭曆1216年)[10],第一沙特王國第二任統治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穆罕默德麾下1.2萬名內志瓦哈比派穆斯林襲擊卡爾巴拉[39]。此次襲擊恰逢蓋迪爾·胡姆事件紀念日[13](即穆哈拉姆月10日[12])。戰鬥持續8小時[40],造成3000-5000人死亡,海珊聖陵穹頂被毀[12]。
第一沙特王國入侵後,該城在奧斯曼統治下獲得半自治地位,由與烏里瑪結盟的幫派控制。1843年1月13日,奧斯曼軍隊破城。約3000名阿拉伯人在城內被殺,另有2000人死於城外(占該城人口的15%),土軍陣亡400人[41]。這促使許多學者遷往納傑夫,使其成為什葉派新學術中心[42]。1850至1903年間,卡爾巴拉通過奧德遺贈獲得大量資金。印度什葉派政權奧德(英稱Awadh)長期向聖城捐贈。1825年,奧德納瓦布加齊-烏德丁·海德爾的1000萬盧比遺產中,三分之一歸其妻妾,三分之二贈予卡爾巴拉與納傑夫。1850年妻妾去世後,這筆資金由英國東印度公司代管。公司按遺囑匯款,試圖影響烏里瑪未果[43]。

1915年,卡爾巴拉爆發反抗鄂圖曼帝國的起義[44]。1928年實施的重要排水工程消除了幼發拉底河支流侯賽尼耶運河與巴尼·哈桑運河間形成的沼澤[45]
Remove ads
地理
卡爾巴拉擁有390萬棵椰棗樹,年產約16萬噸椰棗,涵蓋90個不同品種[46]。該地區已超越沙烏地阿拉伯的艾哈薩綠洲,成為世界最大椰棗綠洲[46]。

卡爾巴拉屬熱帶沙漠氣候(柯本分類:_BWh_),夏季酷熱漫長乾燥,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但各月降水量均較少。
經濟
卡爾巴拉是什葉派穆斯林的重要朝聖地,尤其在伊斯蘭聖月穆哈拉姆月期間。據卡爾巴拉酒店與旅遊餐廳協會副主席阿茲赫爾·卡拉什介紹:"卡爾巴拉擁有伊拉克數量最多的酒店,共計900家不同等級的酒店,占全國酒店總數的三分之一。部分酒店存在民防部門指出的安全隱患,但大多數酒店符合監管要求。"[47]
旅遊業受供需關係影響顯著。在卡爾巴拉,平日酒店最低價格約為每晚10美元,而阿舒拉節期間最高可達50美元。阿爾巴因朝聖期間因需求激增,價格會翻倍。酒店經營者全年主要依賴阿爾巴因朝聖期的收入。"因此旅遊業對酒店、農業、商業等各領域都有顯著拉動作用,促進了社會各經濟部門的就業。
卡爾巴拉煉油廠日處理能力達14萬桶,是伊拉克四十年來最大的煉油項目[48]。該廠於2024年3月中旬投入商業運營,初期以60%產能運行,計劃至2024年8月實現滿負荷生產[48]。預計該廠將生產伊拉克70%的石油產品,並創造30億美元年收入[48]。
Remove ads
文化


卡爾巴拉與Najaf一起,被認為是什葉派穆斯林的繁榮旅遊目的地,在薩達姆·海珊統治結束後,該市的旅遊業蓬勃發展。Iraq's holy cities enjoy boom in religious tourism. Al Arabiya. 4 April 2013. 一些宗教旅遊景點包括:
- Al Abbas Mosque
- Imam Husayn Shrine
- Euphrates
- Ruins of Mujada,位於城市以西約40 km(25英里)منارة موجدة «مَعلَمٌ حددت وظيفته تسميته». Al-Shirazi. Retrieved January 5, 2018.الآثار منارة موجدة. Holy Karbala. Retrieved January 5, 2018.
Arbaeen是每年在卡爾巴拉舉行的大型朝聖活動,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和平集會之一。2017年,大約有三千萬人參加了朝聖。
2023年9月6日,在為期10天的活動期間,官方統計的朝聖人數超過2200萬,成為世界上最大且最和平的集會。什葉派穆斯林主要參加了紀念活動,同時也有許多遜尼派穆斯林和基督徒前來向伊瑪目海珊致敬。
Who Is Hussain是一個總部位於卡爾巴拉的慈善機構,已累計獲得約5萬次獻血,挽救了超過14萬人的生命,並幫助超過70萬人獲得食物。在阿爾巴因期間,其團隊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志願活動,如獻血、分發食物、飲用水和口罩,受益國家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巴基斯坦、黎巴嫩以及非洲和貧困國家。
Karbala FC是一家位於卡爾巴拉的足球俱樂部,參加伊拉克足球聯賽最高級別的Iraq Stars League。
位於卡爾巴拉市南部的Karbala Sports City是一個大型sports complex,內有可容納30,000人的Karbala International Stadium,一座可容納2,000人的小型足球場,以及一個訓練用足球場、一個游泳館和一家酒店。
教育
University of Karbala(卡爾巴拉大學)於2002年3月1日成立,是伊拉克在學術管理、人力資源和科學研究方面最頂尖的大學之一。Karbala University: A General View. University of Karbala. [201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Ahl al-Bayt University(阿勒貝特大學)由Mohsen Baqir Mohammed-Salih Al-Qazwini博士於2003年9月創立。該大學設有六個主要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伊斯蘭科學學院、醫學與健康技術學院、藥學院和牙科學院。Ahl Al Bayt University Website. Ahl Al Bayt University. [2019-11-23].
卡爾巴拉的Warith al-Anbiya University(先知繼承者大學),由伊瑪目海珊聖殿贊助,於2017年成立,設有工程、管理、經濟、法學和病理學等院系。該校於2017–2018學年迎來首批學生。Ali Tekmaji. Karbala opens new advanced academic university. Imam Hussein Holy Shrine (International Media). September 20, 2017 [September 23, 2017].
Hawza(霍扎)是伊斯蘭教育機構,在大阿亞圖拉或學者團體的指導下,為什葉派穆斯林提供教育,並引導他們成為阿林(宗教學者)的嚴格學習之路。最初,卡爾巴拉的霍扎主要由伊朗人和土耳其學者組成。1830年Sharif-ul-Ulama Mazandarani去世,以及1843年鄂圖曼帝國對什葉派的鎮壓,都促使許多學者遷往Najaf,因此納傑夫隨後成為什葉派伊斯蘭領導和教育的中心。Litvak, Meir. Shi'i Scholars of Nineteenth Century: The Ulama of Najaf and Karbala.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51–141. ISBN 0-521-62356-1. 如今,霍扎宗教學院在卡爾巴拉(如Allamah Ibn Fahd學院)仍然存在,但規模已不及納傑夫。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