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尼西亞—葡萄牙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亞—葡萄牙關係
Remove ads

印度尼西亞—葡萄牙關係是指印度尼西亞葡萄牙之間的外交雙邊關係。葡萄牙探險家和商人第一次到達印度尼西亞群島是在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目的是在島上尋找香料。

快速預覽 印度尼西亞, 葡萄牙 ...

1975年印度尼西亞入侵東帝汶後,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1999年,印度尼西亞和葡萄牙恢復了外交關係。印度尼西亞在里斯本設有大使館,[1]葡萄牙在雅加達也有大使館。[2]

歷史

Thumb
巽他格拉巴港的石柱,建於1522年,現存於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

1511年,葡萄牙人收購了馬六甲港,在東南亞地區站穩了腳跟。此後,葡萄牙人對印度尼西亞群島進行了探索性的探險,試圖控制珍貴香料的來源,[3]並擴展他們的羅馬天主教傳教活動。皮萊資的《東方志》寫於1512-1515年間,通過葡萄牙人的視角提供了16世紀印尼的重要信息。

1522年,最初的葡萄牙人試圖與西爪哇的巽他王國建立聯合與和平條約,[4]但由於爪哇土著王國之間的敵對而失敗。葡萄牙人向東轉向摩鹿加群島。通過軍事征服和與當地統治者的聯盟,他們在印度尼西亞東部建立了貿易站、堡壘和使團,統治範圍包括特爾納特安汶島索洛島

1575年在特爾納特被當地人打敗後,葡萄牙人失去了很多貿易據點和東印度的屬地,之後被荷蘭人占領。葡萄牙在印度尼西亞的存在減少到索洛島、弗洛勒斯島和現在的小巽他群島的葡屬帝汶[5]

印尼獨立後,兩國於1950年正式建交。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蘇加諾於1960年訪問了葡萄牙。但是自1964年以來,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並於1975年5月恢復外交關係,原因是葡屬帝汶的非殖民化的問題,其鄰國印度尼西亞是帝汶島的一方。[6]但是,1975年12月7日,葡萄牙在印度尼西亞入侵東帝汶之後斷絕了外交關係。24年後的1999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亞和葡萄牙恢復了外交關係。4個月前,東帝汶人投票決定脫離印度尼西亞獨立。[7]2012年5月,葡萄牙總統阿尼巴爾·卡瓦科·席爾瓦訪問印度尼西亞,這是自1950年兩國建交以來葡萄牙總統的首次訪問。[8]

Remove ads

文化

葡萄牙人是最早接觸到印尼群島原住民的歐洲人之一。文化影響可以從印度尼西亞語中來源於葡萄牙語的外來詞來略知一二,這些外來詞主要是歐洲人帶來的東西,比如sabun(來源於sabão,意思是肥皂), boneka(來源於boneca,意思是娃娃),gereja(來源於igreja,意思是教堂),bola(來源於bola,意思是球),bendera(來源於bandeira,意思是國旗),sepatu(來源於sapato,意思是鞋), keju(來源於queijo,意思是奶酪),mentega(來源於manteiga,意思是黃油)。[9]從西部的亞齊特區到東部的弗洛勒斯島和摩鹿加群島,葡萄牙的影響在印尼的各個地方都可以找到。在雅加達的土古地區,葡萄牙後裔現在還在保存著克龍從音樂,它從葡萄牙音樂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弗洛雷斯的拉蘭圖卡,每年的復活節前夕,這座城市都擠滿了希望慶祝聖周的朝聖者。那裡的基督徒用葡萄牙語主持彌撒和宗教儀式。[8]

Remove ads

貿易

2010年至2011年,兩國貿易額增長58%,達到1.71億美元。[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