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壓力性損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壓力性損傷[1][2](pressure injuries)[3][4]是因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皮膚及皮下組織因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損傷,嚴重者可導致軟組織潰爛,甚或壞死,此時一般稱褥瘡(bed sore,decubitus ulcer)、壓瘡[5](pressure sore)、壓力性潰瘍(pressure ulcer)。

最輕程度的壓力性損傷是在完整皮膚上局部區域出現不可褪色的紅斑,通常位於骨突處。但深色皮膚者,可能難以察覺。肉眼常見的壓力性損傷常指已產生皮膚潰瘍,此因軟組織長期受壓迫或合併剪力與摩擦,導致缺血壞死,常見於因癱瘓或手術而長期臥床的人。防止褥瘡的一般手段有:加強營養,常給臥床的人翻身,使用水床以分散壓力[6][7]。

Remove ads
參考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