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世界遺產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按照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確立的重要文化遺產或自然遺產。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於1975年8月13日加入遺產公約,使得該國歷史遺蹟有資格加入《世界遺產名錄》[1]。截至2016年,敘利亞境內共有6處世界遺產[2]。
1979年,第3屆世界遺產大會於法國巴黎舉行,大馬士革古城在會上成為敘利亞首個世界遺產[3]。次年,布斯拉古城和巴爾米拉入選。1986年,阿勒頗古城入選[4][5]。2006年,騎士堡和薩拉丁堡入選。2011年入選的敘利亞北部古村落群為敘利亞目前最後一個入選的遺產地[6][7]。
自2013年起,敘利亞捲入連年內戰,六處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均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其中阿勒頗古城遭到嚴重損壞,巴爾米拉一些建築也被損毀[8][9]。
遺產名錄
- 名稱: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正式命名[10]
- 地點:遺產所在地及相應地理坐標
- 入選標準:遺產所符合的入選標準[11]
- 面積:遺產地面積,其中部分地點包括緩衝區。教科文組織未提供部分地點的面積數據
- 年份:遺產地入選年份
- 簡介:遺產地的簡要信息,包括入選瀕危名錄的理由
† 瀕危遺產
名稱 | 圖片 | 地點 | 入選標準 | 面積 公頃(英畝) |
年份 | 簡介 |
---|---|---|---|---|---|---|
阿勒頗古城† | ![]() |
阿勒頗省 36°14′00″N 37°10′00″E |
文化: (iii)(iv) |
350(860) | 1986 | 阿勒頗位於多條貿易路線的交叉點,先後被羅馬人、阿尤布人、馬穆魯克人和鄂圖曼人統治,給當地建築風格帶來重大影響,構成各種各異的城市景觀。古城主要建築包括阿勒頗城堡、阿勒頗大清真寺和哈拉維耶修道院[12]。 |
布斯拉古城† | ![]() |
德拉省 32°31′05″N 36°28′54″E |
文化: (i)(iii)(vi) |
— | 1980 | 布斯拉曾為納巴泰人的定居點,公元2世紀被羅馬人征服,成為佩特拉阿拉伯的首都,直至7世紀被伊斯蘭統治。古城目前殘存一座劇場、一座巴西利卡、一座大教堂、一座清真寺及一座修道院[13]。 |
大馬士革古城† | ![]() |
大馬士革省 33°30′41″N 36°18′23″E |
文化: (i)(ii)(iii)(iv)(vi) |
86(210) | 1979 | 大馬士革於公元前3世紀建立,是世界上最早有人居住的城市。作為倭馬亞王朝的首都,大馬士革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其中的倭馬亞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誕生以來,面積最大、祈禱活動舉行時間最長的清真寺[14]。 |
敘利亞北部古村落群† | ![]() |
36°20′03″N 36°50′39″E |
多地文化: (iii)(iv)(v) |
12,290(30,400) | 2011 | 由40座村落組成,歷史可追溯到1世紀到7世紀,廢棄時間在8世紀和10世紀之間。村落呈現古典時代晚期及東羅馬帝國時期的鄉村生活[15]。 |
騎士堡和薩拉丁堡† | ![]() |
霍姆斯省和拉塔基亞省 34°46′54″N 36°15′47″E |
文化: (ii)(iv) |
9(22) | 2006 | 騎士堡和薩拉丁堡是十字軍時期最重要的兩個城堡,展現古代防禦工事的演變,是各時期防禦技術交匯融合的成果[16]。 |
巴爾米拉遺址† | ![]() |
霍姆斯省 34°33′15″N 38°16′00″E |
文化: (i)(ii)(iv) |
0.36(0.89) | 1980 | 巴爾米拉於公元1世紀被羅馬人統治,是古代最為重要的文化中心。現留有大柱廊、貝爾廟、戴克里先營地和羅馬劇場[17]。 |
除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址,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將考慮提名的遺址列入預備名單。只有名列預備名單的遺址能獲得世界遺產提名[18]。截至2016年,敘利亞共有12處遺產名列預備名單[19]。
- 哈馬戽水車
- 烏加里特
- 埃勃拉
- 馬里
- 杜拉歐羅普斯
- 阿帕米亞
- 哈里沙克沙漠城堡
- 馬盧拉
- 十字軍城市堡壘塔爾圖斯
- 阿拔斯古城拉卡-拉菲卡
- 艾爾瓦德島
- 幼發拉底河谷遺址馬里杜拉歐羅普斯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