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杯蛇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杯蛇屬(學名:Palaeophis)為已滅絕的古杯蛇科的模式屬,屬於水生或半水生的海蛇。生存年代為白堊紀至始新世時期(約7,060~3,390萬年前)[1],化石發現於英國、法國、丹麥[2]、摩洛哥[3]、馬利[4]、美國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始新世早期的納傑莫利層)[5]、喬治亞州[6]及密西西比州[7]。
Remove ads
描述


古杯蛇屬物種的體型差異極大,體型最小的凱氏古杯蛇(P. casei)身長僅1.3米(4.3英尺),而巨像古杯蛇(P. colossaeus),雖然目前僅發現個別的脊椎骨,是本屬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可超過9米(29.5英尺)[4],為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蛇之一。不過大部分的古杯蛇屬物種都沒有這麼巨大的體型[8][9]。
生物學
古杯蛇主要發現於海洋與河口地層,推測為水生動物[7],不同種的古杯蛇可能佔據有不同的生態位。
研究顯示古杯蛇的脊椎骨具有大量的血管分布,代表牠們具有較現代蛇更高的代謝率及生長速率。且代表古杯蛇和其他海生爬蟲類(例如滄龍)一樣呈內溫性[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