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格王國
西藏西部的一个古代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格王國(藏語:གུ་གེ་རྒྱལ་རབས,威利轉寫:gu ge rgyal rabs)是西藏西部的一個古代王國,它的統治區域包括今天的中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一帶,還包括印度境內的贊斯喀爾、上金瑙爾、拉胡爾和斯皮提等地區。古格王國遺址在西藏首府拉薩以西約1200公里處,距離岡仁波齊峰不遠。
Remove ads
起源
古格王國建立於10世紀末,首都在扎布讓。
9世紀,曾經強盛一時的吐蕃逐漸衰落,內部矛盾急劇激化。
838年,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發動政變上台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滅佛運動:搗毀寺院經書,強迫僧侶還俗等。[3]

843年,朗達瑪被僧人殺死。他的兒子俄松和雲丹因爭奪王位而相互爭戰。之後又發生平民起義,各地擁兵自立,吐蕃遂四分五裂。俄松之子貝考贊死於暴動中,貝考贊之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便率領部下逃亡到阿里地區,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為妻,建立了政權。
吉德尼瑪袞去世後,其王國一分為三:長子日巴袞統治西面的麻域(拉達克一帶)、二子扎什德袞統治東南部的布讓(今普蘭縣),第三子德祖袞統治象雄(今扎達縣),史稱「古格王國」。
王室
藏文史書記載,古格王國自吉得尼瑪袞在阿里建國,到支地麥,共傳二十八位。
貿易
由於地處東西貿易中繼站,加之穆罕默德的穆斯林軍隊在印度及東亞西部一帶東征,當地人民與手工業者選擇定居在古格。因此古格的貿易在當時也舉足輕重。
滅亡
第一個接觸古格的西方人是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安東尼奧·德爾·安德拉德和他的兄弟曼努埃爾·馬爾克斯,時為1626年。隨後,傳教士開始在古格傳教,當時的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與他充任宗教領袖最高法王的弟弟札達矛盾很深。古格王試圖用西方人來消除當地僧侶勢力的威脅,削弱佛教團體的影響,這引起了僧侶的不滿。1633年,僧侶們發動叛亂,古格王弟勾結拉達克軍隊圍攻古格都城。1635年,古格王不敵而投降,國王及王室成員慘遭拉達克將士殺害,古格王國覆滅。其地被拉達克王室統治,後來又被拉薩奪回。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拉達克戰爭爆發,羅桑嘉措及其愛徒第巴桑結嘉措、持教法王達賴汗命令噶丹澤旺率蒙藏聯軍反擊拉達克王,並抵禦其入侵,也命令攻占拉達克的首都列城,這迫使拉達克王割讓早年侵占的古格、日土等地並恢復稱臣納貢的制度。
宗教


古格王國自開國之日起,便確立了以佛教作為立國之本的國策。這一方面是出於對吐蕃盛世時期佛教盛行的懷念,另一方面,從朗達瑪滅佛以後的幾百年間,已經有一些僧人在康區和衛藏試圖恢復佛教,古格君臣也受到了這股趨勢的影響。[3]
現狀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