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物 (雜誌)

考古学期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物》(英語:Antiquity)是一份與考古學主題相關的其文章經同行評議的學術雜誌[1]它一年出版六期,主題覆蓋了世界各地的各時期。《古物》現任編輯是英國杜倫大學 (Durham University)的考古學教授羅伯特·魏琦英語Robert Witcher(Robert Witcher)。

沿革

《古物》作為世界著名的考古學專業期刊,自1927 年創刊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悠久歷史,刊物容量也不斷增加,由最初的100餘頁逐漸擴展到近300頁,2015年以來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對中國考古材料的關注從未中斷,大致如下:[2]

第一階段自1927-1948年。

早在創刊第二年1928年就刊發兩篇針對中國考古學的評論性文章,內容涉及到安特生1925-1927 年出版的中原及甘青一帶史前考古學報告。書評,關注周口店一帶的舊石器考古研究。

這一時期的文章作者基本為西方學者,諸如柴爾德(Child)、畢世博(Bishop)等均撰寫過相關論文。前後共14篇文章,研究對象多數為當時中國境內的新發現以及相應的研究熱點,如北京人、山頂洞人、華北史前文化、北方管銎斧、長安夯土建築,也涉及到中國文明起源、中西及中印古文明對比這樣的課題。

第二階段自1949-1977年。

華人學者這時開始出現,如張光直、鄭德坤(Cheng Te-k'un)等均有發文,內容涉及古代馬車、農業起源、文明起源等。1963年第一位在《古物》雜誌發文的中國學者夏鼐先生發表「Archaeology in New China」(該文同名中文版《新中國的考古學》)

第三階段自1978-2016年。

西方考古學者撰寫的中國題材文章,聯合署名漸多,獨撰的比例減少。其中1978-1991年10篇(3篇書評),1992-2000年25篇,2001-2010年刊發20l篇,至2011-2016年間更是高達30篇,年均刊發5篇。

所發表文章集中在舊石器文化、稻作與農業起源、早期冶鑄技術、中國考古學學派思想、重要考古遺址研究等方面。

Remove ads

擁有者

現在《古物》的擁有者是「古物受託基金機構」,一家由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伯特·蓋伊·斯坦霍普·克勞福德英語O. G. S. Crawford成立於1927年的註冊慈善團體。它現在的受託管理人包括沃里克·布雷巴里·坎利夫科林·倫弗魯英語Colin Renfrew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