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扁鍬形蟲

扁鍬形蟲亞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扁鍬形蟲
Remove ads

台灣扁鍬形蟲學名Dorcus titanus sika[1]是台灣最常見的鍬形蟲之一,廣泛分佈於臺灣及其周邊島嶼海拔0~2000公尺的闊葉林[2],因身體比其他鍬形蟲扁平而得名,屬於完全變態。雄蟲成體體長約21~75mm,雌蟲成體體長則約18~45mm。中廣身材,與鬼艷鍬形蟲同屬台灣常見大型鍬形蟲。[3]

快速預覽 台灣扁鍬形蟲,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分佈及生物特性

台灣扁鍬形蟲分布於中低海拔平原闊葉林山區,以及綠島[3]野外成蟲個體約出現於4~10月間,夜晚有趨光性,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人工飼養的狀況下的個體可活 1 ~ 3年,體色為黑褐色至深黑色。幼蟲朽木為食,不過在平地的椰子樹中,也可以發現其幼蟲;成蟲則喜歡腐爛之水果樹液為食。[2]成蟲性格暴躁、兇猛好鬥,就連雌蟲也會為了爭奪產卵用的朽木大打出手。

齒(畸角):尖端各有一大突起,中間則有許多細小突起。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