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馬拉松史
簡述台灣的馬拉松賽發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0年代以前,在中華民國(臺灣)如欲參與馬拉松賽,必須取得各縣市代表隊選手資格,或全馬完賽時間在3小時30分鐘(sub330)以內。1979年,金山馬拉松為一般大眾報名參賽的濫觴,該賽事即為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的前身。
世界田徑標籤認證
目前獲得世界田徑路跑賽標籤認證(World Athletics Label Road Races)的賽事,其舉辦地點皆位於北臺灣,分別為:
- 雙北城市馬拉松
- 2023年創辦
- 主辦單位計畫五年內取得金標籤認證
臺灣特色馬拉松賽
2019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發布「形塑臺灣品牌國際賽事計畫」,選擇19場賽事,希望藉由產官學的協力行銷臺灣地方特色並提升運動產業的經濟產值。當中有四場馬拉松賽獲選,分別為:[7]
- 臺北馬拉松
-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 高雄富邦馬拉松
其他知名賽事
長明賞

陳長明,是中華臺北首位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項目的選手,亦是臺灣首位全馬完賽時間在2小時20分鐘以內的運動員,獎項遂以他命名。長明賞設立目的在獎勵中長跑成績有重大突破的選手,由2012倫敦奧運國手張嘉哲、台灣電通安納特總經理王冠翔等人組織發起。[8][9]
相關主題展覽
目前雙北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在比賽前均有對應的暖身靜態展覽,且均由展覽公會正式會員,滿力國際旗下的展盟展覽承辦: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