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眾汽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合眾汽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汽車製造商。其旗下純電動汽車產品以哪吒汽車的名義銷售[3],主要競爭對手為同樣具有網際網路色彩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4]。2025年6月13日,合眾新能源正式進入破產審查程序[5]。
Remove ads
歷史
2014年,原奇瑞汽車新能源項目負責人方運舟創辦合眾汽車[6][7],公司的創始團隊主要來自於傳統車企[4]。合眾汽車創立初期,由於融資極度困難,導致公司險些倒閉[7]。
2017年4月19日,合眾汽車獲得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的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年產能5萬輛[4][8];同年公布首款概念車[9]。2018年6月14日,合眾汽車獲得工信部核准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並正式發布「哪吒」品牌,其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合眾汽車還與四家共享出行公司簽署戰略採購協議,累計訂單2萬輛[8]。同年7月,哪吒首款量產車N01下線,於11月在廣州車展上市[10]。哪吒品牌上市之初,用戶以企業端為主,創始人之一張勇還因「怕影響品牌形象」不讓在主流城市銷售,更於2019年3月舉行的一次內部溝通會上一度考慮放棄。於是,合眾的第二款車以合眾U發售。而品牌認知的轉折發生於同年夏季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時,合眾U因此更名為哪吒U[11]。
2021年11月,合眾汽車宣布推出首個自研智能汽車平台山海平台,翌年推出涵蓋超算、電驅及增程技術的浩智科技平台[10]。2023年10月,合眾汽車再推出面向全球的雲河平台[12]。
Remove ads
合眾汽車成立之初共有四家股東,分別是微風集團旗下微風新能源、上海哲奧、億華通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2]:143。其中,億華通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有清華大學背景;微風新能源的股東長鹿客車擁有客車生產資質;上海哲奧是由方運舟與四名汽車人士共同創立的新能源車投資創業公司[13]。2015年5月,微風集團退出,其持有的67%股權由深圳市財富天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接手。2016年1月,合夥企業桐鄉眾合成立,由三家法人股東與一個自然人股東組成,後成為合眾汽車的大股東[13]。2016年7月11日,鴻利智匯公告稱,子公司鴻祚投資註冊安徽鴻創,同時以5000萬元投資桐鄉眾合間接持有合眾汽車股權[13]。
2017年12月,合眾汽車宣布獲得知合出行12.5億元投資,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兼任合眾汽車董事長。2018年12月,王文學不再擔任合眾汽車董事長,同時新增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實際控制的宜春金合為新股東[14]。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合眾汽車獲得宜春三家法人的投資;2020年1月,再獲得南寧民生新能源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投資[2]:145。
2021年1月3日,合眾汽車獲得C輪投資,由北京華鼎新動力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收購16.67%股權[2]:146。同年5月,奇虎360宣布戰略投資合眾汽車[15],實質上是由孫公司成都鴻景收購南寧基金所持有的10.6944%股權。此次交易於9月完成[2]:146。該公司曾計劃於該年在科創板上市,但後續擱置了上市計劃[16]。
2021年11月-12月,合眾汽車獲得D1輪、D2輪投資,兩輪投資的股權比例為22.3%[2]:149,主要投資方有寧德時代、360、北汽產投等[15]。2022年12月起,合眾汽車又獲得四筆交叉輪投資。2023年2月2日,經市場監管部門批准,合眾汽車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154。
Remove ads
為開展東南亞業務布局,合眾汽車於2021年9月推出首款右舵版的哪吒V,該產品已於2020年初即開始研發[18]。2023年3月,合眾汽車宣布在泰國曼谷建立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投用後,該廠主要生產右舵版車型並供應東協市場[19]。同年11月,該廠正式生產首款車型哪吒V-II[20]。
2023年9月1日,合眾汽車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計劃在香港科學園成立國際總部[21]。合眾汽車於2024年3月20日成為香港政府重點企業夥伴,並計劃建立海外智能研發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在香港興建生產基地[22]。
2023年10月18日,哪吒汽車副總裁、海外事業部總裁周江表示進一步擴大海外網絡,首先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布局。到2024年計劃將海外網絡擴大至50個國家,海外銷售服務網點計劃建立500家[12]。
2024年1月,合眾汽車與馬來西亞合作夥伴共同在森美蘭州興建海外第三家工廠,計劃於2025年投產[23]。4月22日,第二家海外工廠印尼雅加達工廠建成[24]。5月,合眾汽車宣布進入巴西市場,此前已開始在墨西哥運營。與此同時,該公司亦計劃在巴西建廠,以此服務中南美洲市場[25]。
研發
根據規劃,合眾汽車在全球構建「四國七地」的研發布局,包括上海研發中心、嘉興研發中心、北京研發中心、香港研發中心、德國工程技術中心、義大利設計中心和矽谷智能駕駛研發中心[2]:188[8]。
車型
- 哪吒AYA(2020年至今,第一代稱哪吒V),次緊湊型純電動SUV[2]:183
- 哪吒U/X(2020年至今),緊湊型純電動SUV[2]:183
- 哪吒S(2021年至今),中型轎跑車,有純電動和增程電動兩個版本[2]:185
- 哪吒GT(2023年至今),純電動跑車[2]:185
- 哪吒L(2024年至今),中型SUV,有純電動和增程電動兩個版本[2]:185
-
哪吒GT
-
哪吒S
-
哪吒U
-
哪吒V
-
哪吒L
- 哪吒N01,2018年上市,次緊湊型純電動SUV[26]
-
哪吒N01
歷年銷量
相關爭議
2024年,有多名哪吒汽車車主稱,哪吒汽車的保險費用大幅度上漲,甚至出現被多家汽車保險公司拒保的情況。部分車險公司回應稱,多數哪吒汽車的購買者將其用作網約車,網約車的出險率高使車險公司的支出成本大幅度增加。有業內專家指出,假如哪吒汽車不能和保險公司就保費問題進行溝通或達成協議,將影響到哪吒汽車的銷售量。[28]
2022年,哪吒汽車全年銷量達到15.21萬輛,成為當年造車新勢力中的銷量冠軍。但2023年,哪吒汽車銷量開始下滑,此後陸續爆出欠薪、拖欠款項等負面新聞[29]。
2024年2月,多名哪吒汽車員工在職場社交媒體爆料稱,此前CEO張勇作出的在上班第一周發放年終獎承諾未獲兌現,更被告知需延遲一月發放。張勇隨後回應稱,年度績效的發放係數和金額正在確認,強調員工的工資、社保、獎金自2016年至今從未延遲兌現,更稱「公司少部分員工不習慣過苦日子」、「有必要把寒氣傳遞到每一個人」[30]。
2024年10月15日,再有員工爆料稱未獲發放上月工資;哪吒汽車次日回應媒體時稱,公司一線員工的工資均按時發放,而近期中高層員工的薪資架構正在調整,故有個別員工的薪資發放稍慢[31]。同月月底,有網媒接獲哪吒汽車員工爆料稱,哪吒汽車開始實施面向全體研發人員的降薪計劃,所涉一千餘名員工的降薪範圍在5%-30%間,應與早前的「薪資架構調整」對應[32]。哪吒汽車對此回應稱,是次調薪計劃是為儘早實現公司經營現金流轉正目標的一部分,公司同時推出全員股權激勵計劃,將5%的股份作為激勵分配給全體員工;公司還將實施機構精簡、裁汰冗員、業務聚焦、扁平化管理等降本增效舉措[33]。11月7日,媒體報道稱哪吒汽車於當日啟動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最高達70%,但遭公司否認[34]。
2024年11月14日,哪吒汽車向媒體稱,公司正推進重大戰略調整,包括精簡架構、聚焦核心業務,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屆時公司將配置更多資源於海外市場拓展上,計劃2025年2月實現經營現金流「轉正」。哪吒汽車亦宣布,公司與南寧產業投資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後者將對公司供應鏈方面提供金融支持[35]。12月6日,哪吒汽車宣布,張勇不再擔任公司CEO,轉任公司顧問;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方運舟兼任CEO。方運舟同日發布內部全員信,坦承公司遭遇經營困境,表示自己「負有第一責任,向大家深表歉意」[36]。
2025年1月中國國內零售量僅110輛。[37]2025年3月,哪吒汽車在一場供應商大會上,提出將70%的債務轉為母公司合眾汽車的股權,其餘30%則以無息分期現金償還的方案,但未獲得所有供應商的認可[38]。公司高管在亦在會上披露,除經營不善外,2024年二季度開始,銀行連續兩季度抽走公司帳戶上的貸款,導致公司未能成功上市、資金鍊斷裂,直接造成年末的經營危機[39]。
5月7日,工業機器人公司埃夫特發布公告稱,合眾新能源及其子公司同意分批支付約4900萬元欠款,被外界解讀為哪吒汽車資金問題得到部分解決[40];惟數日後,合眾新能源被一廣告公司申請破產審查[41]。截至2025年6月,已存100餘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1.5億餘元[42]。
5月底,公司總部從上海普陀區搬至虹橋商務區;但6月12日被迫搬離該場所,全體員工居家辦公[1]。6月13日,合眾新能源正式進入破產審查程序[4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