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成鑽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合成鑽石或稱人造鑽石,即技術加工製成的鑽石,與地質作用自然形成的天然鑽石相對。合成鑽石分為HPHT鑽石和CVD鑽石兩種,分別表示它的加工方式:高溫高壓(High-Pressure High-Temperature)以及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只用肉眼視察觀察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兩者並無什麼分別。然而,由於它們形成和生長過程不同,當使用專業儀器的視察細看,或者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仍能分辨到兩者差別。[1]
命名
國檢中心深圳珠寶檢驗實驗室起草的《合成鑽石鑑定與分級》(Q/NGTC-J-SZ-0001—2019)建議合成鑽石採取二元命名法:基本名稱使用「合成鑽石」,商貿名稱使用「培育鑽石」、「生長鑽石」,但其商貿名稱不可單獨使用;其英文名稱應當為「synthetic diamond」、「laboratory grown diamond」。《合成鑽石鑑定與分級》以外的企業、團體標準則僅用「合成鑽石」。[2]
歷史
- 1879年至1928年間,許多學者提出鑽石合成的假設;它們雖然經過仔細的分析、推論,但始終沒有付諸實行。[來源請求]
- 1940年代,美國、瑞典和蘇聯率先投入鑽石合成研究[3],發現CVD及HPHT合成技術。[來源請求]
- 1953年可複製合成技術見世。此後CVD和HPHT鑽石一直支配著合成鑽石市場[來源請求]
- 1990年代晚期出現了第三種合成技術:爆壓法,即直接以炸藥本身所含之碳元素,經過爆炸,合成奈米尺寸鑽石顆粒。第四種合成技術、即將石墨經由高能超音波處理,也隨後在實驗室中被證實,但現今尚未應用在商業領域。[來源請求]
- 2010年毛河光研究小組的蒙宇飛博士合成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無色切割CVD鑽石,重達2.3克拉。[4]
- 2018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其寶石指南做出重大修訂,對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商業行為制定新規則。[5]此決策基本拒絕了鑽石商戴比爾斯的遊說團隊的建議。新版本中,鑽石的定義中移除天然一詞,從而合成鑽石也屬於一種鑽石。該修訂版中還規定,「不可在商業行銷中,以合成一詞製造對手的合成鑽石不是真鑽石的印象……這是誤導(消費者)」。[6]
- 2018年9月,向來堅持賣天然鑽石首飾寶石的鑽石品牌戴比爾斯開始銷售合成鑽石。因為隨著中國的合成鑽石技術進步,成本逐漸下降。報導中引業者評論可能是戴比爾斯企圖讓消費者覺得合成鑽石是廉價品,從而區隔出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市場,維持天然鑽石價格。[7]戴比爾斯的合成鑽石品牌為「Lightbox」(燈箱),商品為200美元的四分之一卡拉鑽石至800美元一卡拉鑽石。這與其所謂的天然鑽石同格商品的售價相差十倍。[8]當時市場上,一克拉天然鑽石價格約8000美元,同格的合成鑽石為4000美元。[9]
- 2019年中國科學院突破以籽晶片和甲烷氣體製造人工鑽石,能以每小時0.007毫米的速度生長,每個氣體槽中每星期可以長出一克拉大小。[10][11]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