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江省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實行東北新省區方案後,方案中規劃的東北九省中的其中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合江省,簡稱合,為中華民國在東北地區東部的一個省,是國民政府所設東九省之一,名義上的省會為佳木斯市,省政府實際上設於瀋陽市。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地理
全省位於今黑龍江省東北部的鐵力以東、穆稜及依蘭以北地區,面積為13萬5406.27平方公里。地形以三江平原為主體,地勢低平。東部主要是溼地,人口聚集在西部。撫遠縣的最東端烏蘇里江與黑龍江會合處是中國國土的極東點。東、北鄰蘇俄,西界黑龍江省、嫩江省,南接松江省。
管轄範圍
轄境包括九一八事變前吉林省的東北部,黑龍江省東南部的綏濱、蘿北、湯原等地,相當於今黑龍江省東北部的鐵力市以東、穆稜市及依蘭縣以北地區,全省面積為129,144平方公里[1]。東、北鄰蘇聯,西界黑龍江省、嫩江省,南接松江省。
人口
人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資料為193萬6,000人,同年下半年統計資料為184萬1,100人。
歷史沿革
來源於老吉林省。滿洲國時期稱作三江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分東北為九省二市(大連、哈爾濱,後來才加上瀋陽),並派任首長與省府委員。不過由於蘇聯紅軍佔領東北,阻撓國府接收,反而是來自關內的共產黨接收了該省。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派孫靖宇、戴鴻賓率隊趕赴,11月5日隊伍進駐佳木斯市,成立了三江人民自治軍和三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孫靖宇任司令員兼專員,戴鴻賓任副司令兼副專員。11月17日,東北局派李延祿、李范五等二十餘人到達佳木斯市。11月17日,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在佳木斯市宣告成立。李范五為書記(兼三江人民自治軍政委),李范五、李延祿、劉英勇、彭施魯、孫靖宇為委員。11月21日,撤銷三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成立合江省政府,李延祿任主席,李范五任副主席。11月23日,佳木斯市政府成立,董仙橋為市長。12月18日,三江人民自治軍改為合江人民自治軍,成立了合江軍區,方強任軍區司令員。1946年2月21日至25日,合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佳木斯市召開,選舉產生了合江省政府行政委員會,李延祿、李范五、方強等十九人為委員。李延祿為行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省政府主席,李范五為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省政府副主席。
中華民國合江省政府一度至哈爾濱待命前往;鑒於松、哈岌岌不保,共軍多集結合江省會佳木斯一帶,且為其後方重地,焉容政府人員進入,形式接收,亦非所允。中途知難而返,得保安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蘇聯紅軍撤出哈爾濱,共黨各省、市政府也隨同蘇軍撤出哈爾濱。合江省主席吳瀚濤率領部分省府人員赴瀋陽建立合江省政府辦事處。
1946年6月,東北局與東北民主聯軍預判哈爾濱很可能會被國民革命軍乘勝攻占,因此東北局與大批機關疏散到佳木斯,如:東北行政委員會留守處、東北大學、東北軍政大學、東北日報社、東北新華廣播電台、東北書店、魯藝文工團、東北電影製片廠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化名張平之)和夫人劉英來到佳木斯市。6月20日,中共合江省工委改為中共合江省委,張聞天任省委書記兼合江軍區政委,李范五任省委副書記。劉英任省委組織部長。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5日,國民政府頒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以原滿州國滿東安全省及三江省大部分區域置「合江省」。但自始自終中華民國政府從未直接統治該地區,各項統計資料多為「滿洲國」紀錄或推估,而立法委員與國大代表為在中國南方的合江省人民選出。
1948年6月,省委副書記張啟龍接任省委書記兼合江軍區政委。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年底遼瀋會戰後,大部分地區為中共所控。11月2日解放軍攻陷瀋陽,中華民國合江省政府機構徹底瓦解。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合江省省會為佳木斯市(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全省轄有1市、17縣,由於省境較小,不設行政督察區。由於本省因抗戰結束後,全境己被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控制,故國民政府公佈的行政區劃並未得到執行。新設的佳木斯市,在滿洲國時期已經存在,沿革過程,詳見三江省。
Remove ads
行政區劃年表
政府
- 合江省政府主席
- 合江省政府主席委員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