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民政府 (挪威)
挪威歷史政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民政府(挪威語:Den nasjonale regjering)或稱挪威國民政府、吉斯林政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時任挪威國防部長維德孔·奎斯林於1942年成立的法西斯主義政府。[2]
Remove ads
歷史
1938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陷入戰爭的泥沼中,作為中立國的挪威王國自然也無法避免被波及的命運。德意志國入侵挪威的理由是,德意志與瑞典王國的貿易線保障,自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下稱納粹黨)政府上臺以來,在軍備與基礎建設上展開大規模擴建,在原物料短缺的情況下,德國與瑞典展開長期的合作貿易,瑞典向德國出口礦產及原物料,然而大部分的進口多為海運,如果同盟國入侵挪威或駐軍於丹麥王國與挪威,都有可能切斷德國與瑞典的貿易線,進而限制德國的原物料進口,而事實上,聯合王國確實有計畫於1940年入侵丹麥和挪威,並將計畫訂為R4計畫,主要目的就是切斷德國的海上貿易補給線。在這樣的狀態下,德國於1940年發動「威悉河演習行動」。[3][4]
1940年4月9日上午4時15分,德國以保護中立國的丹麥與挪威,避免其被英國入侵為理由,發動威悉河演習行動,入侵丹麥與挪威。在入侵的當日,挪威王室(格呂克斯堡王朝)及政府官員被迫撤離奧斯陸至埃爾沃魯姆,維德孔·奎斯林在政府流亡後於晚上7點32分以視察參訪挪威廣播公司為理由,率領全國集會黨的成員闖入挪威廣播公司,發動政變,以廣播通告全國,由於約翰·尼高斯沃爾內閣流亡,全國集會黨將接管挪威政府權力,並宣佈自己為新總理,藉此奪權。[5][5]
次日,德國外交官柯特·布勞爾前往埃爾沃魯姆拜訪挪威國王哈康七世,要求國王哈康七世返回奧斯陸並正式任命奎斯林為首相。布勞爾的要求被哈康七世所拒,哈康七世表示,由於挪威是君主立憲國家,任何決議都需要經過議會討論,而不是由國王親自執行。[6][7]
對此,奎斯林發布逮捕令,試圖逮捕流亡的尼高斯沃爾內閣,並試圖控制由克里斯蒂安·韋爾黑文領導的挪威警察部隊,藉此實際掌權,控制國內的武裝力量,但都以失敗告終。在政變的第六天後,奎斯林不得不承認政變的失敗,於4月16日宣布下臺,並將政權移交由挪威最高法院組成的「國家行政委員會」。[8][9]
1940年4月24日,約瑟夫·特博文被指派成為挪威專員轄區的「帝國行政官」。6月10日,挪威全境淪陷,國家行政委員會與王室成員於倫敦成立挪威流亡政府,德國完全接管挪威。9月25日,特博文宣佈廢黜國王哈康七世和尼高斯沃爾內閣,禁止除全國集會黨以外的所有政黨,同時指派全國集會黨的成員成立「國務委員」,任命奎斯林為最高委員長,以此為奎斯林政府鋪路。[10][11]
奎斯林在此期間,大力宣揚全國集會黨的政治理念,並在內政上加以改革,為此攏絡人心,包括勞動義務、勞動力市場改革、司法系統革新、重組警察機關以及在挪威經濟體制上引入國家社會主義理想。1941年9月25日,奎斯林領導的國務委員會屆滿一年,完善的改革與高效的執政,深得民心也受到德國的高度讚賞,奎斯林因此被特博文任命為「元首」。[12]
1941年,隨著奎斯林政府的成立,奎斯林以挪威元首的身份監管國王和議會的權力,但實際的控制權仍由帝國行政官在幕後主持。[5]
1942年,經過德國兩年的鋪路,奎斯林政府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都有所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奎斯林於1942年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挪威國民政府,定都奧斯陸。德國最初的想法是透過扶植的方式,建立如同斯洛伐克國的傀儡保護國,但在1942年,德國保留了特博文的帝國行政官職務,使奎斯林政府的獨立性備受質疑。然而奎斯林政府的態度則認為,挪威國民政府的成立,代表著挪威將走向一個獨立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13][14][15][16]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奎斯林政府也岌岌可危。1945年5月,挪威仍處於挪威國民政府的統治下,但奎斯林和他的大多數內閣成員於5月9日(德國投降後的第二天)宣佈投降,挪威國民政府解散。新的挪威政府於8月20日以多項罪名將他起訴,進行審判;奎斯林於9月10日被定罪,並於1945年10月24日被處決。[17]
政治
1942年奎斯林政府的內閣成員:
艾溫德·布萊爾 (貿易部長兼供應部長)
索爾斯坦·弗雷瑟姆 (農業部長)
羅爾夫·約爾根·福格萊桑 (黨務部長)
阿爾伯特·維爾賈姆·哈格林(內政部長)
托莫德·胡斯塔德 (勞動部長)
科耶爾德·斯塔布·伊爾根斯 (航運部長)
喬納斯·賴伊 (警察部長)
約翰·安德烈亞斯·利佩斯塔德 (社會事務部長)
古爾布蘭德·倫德 (文化部長)
弗雷德里克·普里茨 (財政部長)
斯維爾·里斯奈斯 (司法部長)
拉格納·斯坎克 (教會與教育事務部長)
阿克塞爾·海伯格·斯坦 (勞工服務和體育部長)
Remove ads

挪威國民政府在內政上以國家社會主義的治國方式管理國家,一方面擴大國家公權力;一方面發展社會建設,達到富強的目的。此外,對外的政治理想則主張恢復古挪威的光輝,旨在恢復昔日的挪威榮光。在歷史上,中世紀盛期的挪威被稱為「Norgesveldet」,是挪威史上最強盛的時候,在此期間,挪威領土比當今的挪威來的更大,奎斯林以此為號召,並設想透過吞併科拉半島及來擴大挪威的版圖,從而建立一個橫跨整個北歐海岸線的大挪威。 [18][19][20]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