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向山羥醛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向山羥醛反應(英語:Mukaiyama aldol reaction),是烯醇矽醚(及其類似物)在路易斯酸催化下與含羰基化合物(醛、酮或甲酸酯)間發生的一種羥醛反應,產物為β-羥基醛(酮),由向山光昭在1973年報道。[2][3][4]
此處烯醇矽醚為烯醇負離子的等效體,但其親核性不夠強,不能直接與酮反應,因此需加入路易斯酸以活化羰基。早期該反應使用化學劑量的路易斯酸,立體選擇性不佳。後來發現,如果仔細選擇底物和反應條件,可得較好的立體選擇性。近些年來此反應的進展集中於對手性催化劑的開發,及應用不對稱催化以高立體選擇性構建碳-碳鍵結構。
基本路線
Mukaiyama反應是一種由路易斯酸介導的對含羰基化合物的羥醛反應,下圖是一個基本的反應示意(不含手性催化劑,R2 = H)[5]:

烯醇矽醚引發的羥醛反應能地得到四種產物的混合物,形成外消旋體。根據反應條件、底物結構和催化劑的不同,產物以非對映異構體為主,並有高度的不對稱誘導性[6]。

如由環己酮衍生的烯醇矽醚與苯甲醛發生的典型反應:

反應機理
以TiCl4作路易斯酸為例,羰基先與路易斯酸接近配位,活化羰基,隨後烯醇矽醚親核進攻目標羰基,並立即形成碳-碳鍵。在水溶液處理後得到順式的外消旋體。
反應模型與羥醛反應的齊默曼-特拉克斯勒六元環過渡態模型不同,宜以開鏈過渡態模型解釋其立體選擇性。

例子
備註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