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呂祖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呂祖謙(1137年2月17日—1181年),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原籍壽州(今安徽鳳臺),因呂姓郡望東萊,世稱東萊先生,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生平

官宦世家,八世從祖呂蒙正(聖功),北宋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進士第一。[1]
祖謙自幼隨父在福建任所,師從林之奇,至臨安,師從汪應辰和胡憲。呂祖謙以祖致仕恩,補為將仕郎,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改為迪功郎,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中博學鴻詞科,特授左從政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其母逝,歸葬婺州。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任太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其父去世,久居明招山守墓服喪。淳熙三年(1176年),因李燾推薦,升任秘書省秘書郎。呂祖謙與朱熹、張栻過從甚密,時稱「東南三賢」。曾與朱熹一同講學於浙江浦江的月泉書院,論學主「明理居敬」,認為「居敬有力,則其所窮者益精;窮理浸明,則其所居者亦有地」。祖謙反對空談陰陽性命之說,開創「呂學」(「婺學」),為金華學派的代表,開「浙東學派」先河。
呂祖謙極力主張抗金,恢復失土。重視史學[2], 仿司馬光《資治通鑑》撰《大事紀》12卷與《大事紀解題》12卷,還有《通釋》3卷,內容較《通鑑》精簡,史稱「每條之下各注從某書修云云,以自附於述而不作之義」。可惜祖謙40歲左右健康轉壞,患「萎痹」,自言「非藥石所能料理」[3],43歲以後,右肢癱瘓,行動不便,未竟其書[4]。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由呂祖謙邀請,朱熹與陸九淵等人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名之為「鵝湖之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雙方「相與講其所聞之學」,陸九淵提出「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認為只要「明心見性」即可,致使「朱熹不慊」,不歡而散。陳亮尊奉呂祖謙為「道德一世師表」。淳熙四年奉宋孝宗之命編輯《宋文鑑》。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第三任妻子芮氏去世。晚年喜閱讀醫書[5]。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病故。[6]。葬於浙東武義武陽鎮明招寺南。
Remove ads
著作
《左傳說》、《東萊左氏博議》[7] 、《歷代制度詳說》、《宋文鑑》等書,及與朱熹合編《近思錄》。
清初四庫館臣評其成就「祖謙於史學最長」。
呂祖謙讀書法

呂祖謙主張讀歷史書的時候,要設想自己身臨其中。看到古人遇到禍患,我們把書卷合上,不看古人是如何處置。設想假如自己也遇到此等事,仔細分析其中的利害,想出處置的方法。然後打開書卷與古人的處置方法對比評價。[8]
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而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家庭
妹夫朱在,系朱熹和劉清四之子。朱熹是1148年結婚,朱在是1169年出生的,所以呂祖謙之妹應該比呂祖謙小至少20年,可能是呂大器晚年得女,呂祖謙應該看不到妹妹出嫁。又,這妹妹應該不是曾氏所出,呂大器可能還有繼室。
呂祖謙有三妻,南宋著名儒官韓元吉的二位女兒韓復、韓螺,淳熙四年十一月初二繼娶國子祭酒芮燁之女芮氏。三妻皆早亡,二子一女夭亡。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