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呂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呂頻(1972年—)是中國女權主義行動家,中國新生代女權運動推行者。[1][2]她是《女聲》電子報主筆人,「女權之聲」創始人,時評作者,性別研究學者。[1][3]她目前生活在美國。[4]
早年經歷
呂頻1972年1月13日出生在中國山東省。[1]1987年,15歲的呂頻考上了山東大學。[3]
2019年6月4日呂頻發表推文提到,在1989年她選擇了第一個致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的男朋友。[5]
1994年,她獲得了山東大學中文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加入了《中國婦女報》。[3]
當呂頻意識到北京專制政權比想像當中的更穩定時,她退出了《中國婦女報》,創立了《女聲網》[5]。
職業生涯
1995年,呂頻在《中國婦女報》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採訪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次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6]
1996年,呂頻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專門關注媒體和性別。[7]
1996年3月, 呂頻與「首都女記者協會」其他同事一起成立了女性非政府組織「婦女傳媒監測網絡」。[8]「婦女傳媒監測網絡」是中國大陸第一個關注女性議題的新媒體平台,創辦旨在消除媒體報道中的性別歧視,促進對於婦女議題的報道,實現婦女權利。[9][10]該組織創辦了《女聲》電子報、「女聲網」、「女權之聲」微博、「女權之聲」微信公眾號、以及在豆瓣、知乎、網易、騰訊等平台的自媒體帳號。[11]該組織發展成為中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女權傳播與倡導機構。
2009年9月,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創刊女性主義周刊《女聲》電子報。通過報道和分析國內外發生的熱門女性時事,以及分享各地婦女權利的行動來替女性發聲。[9]呂頻為其主筆。[12][13] 2011年「女聲網」上線,同時將已經發出的148期《女聲》上傳,讓網民免費閱讀下載。據呂頻的不完全統計,《女聲》的郵件讀者約有千人,發布網站有7個,並擁有至少兩千到一萬名讀者。[9]
「女權之聲」微博號
2010年,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加入社交媒體,創立「女聲報」新浪微博號,並在2011年4月改名為「女權之聲」。[12]呂頻為其創始人和主編,另有編輯者熊婧。[12][14] 2018年3月9日,女權之聲微博號被封,當時該帳號擁有超過18萬名關注者。[12][13][15] 女權之聲編輯部在3月12日發表公開聲明,稱已將三八節期間發布的帖子又重新發布在網上,並將採取一切合法手段取回帳號。[16]呂頻也撰文《女權不死》,解釋為何女權之聲編輯要繼續鬥爭。她聲稱「是為整個中國女權社群盡一份責任」。[17]
女權主義行動
2008年汶川地震,為了讓政府能夠對災害中可能被忽視的婦女權益提起重視,呂頻起草了一份《關注災區婦女的需求和權利[18]》的倡議書。
2012年起,她為一群在北京、廣州以及中國其他城市活動的青年女權主義者提供支持,這些年輕人所組成的網絡被稱為「青年女權行動派」,她們所發起的「占領男廁所」、「受傷的新娘」、「光頭抗議教育不平等」等公開活動使女權主義的主張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1]
2015年3月5日,呂頻來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年會。3月6日和7日,中國警方在北京、廣州、杭州拘捕五位女權人士王曼、韋婷婷、鄭楚然、李婷婷和武嶸嶸(「女權五姐妹」事件),理由是她們試圖組織反對公車性騷擾的活動,是為「女權五姐妹」案。曾與「女權五姐妹」一起工作的呂頻被中國警方認為是「幕後黑手」之一,當年4月,警察也闖入了呂頻北京的家。呂頻不得不滯留美國。[1]
目前,呂頻在美國進行的女權活動包括:通過講座與展覽傳播中國女權行動主義的理念、與國際上的女權主義者共同活動、初步嘗試在美國為中國女權活動籌款等。[1]
2015年起,呂頻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學。2017年起,呂頻在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就讀性別研究。[1] 2020年起,呂頻開始在羅格斯大學政治學系攻讀「婦女與政治」方向博士學位。
雖然呂頻被媒體在報道中稱為中國「青年女權行動界的精神領袖」[2],但她表示自己並非「領袖」,也不接受「女權運動的權威」這個頭銜。[1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