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中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中行(1540年—1594年),字子道,號復菴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民籍,宜興縣北渠里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初年因與趙用賢反對首輔張居正居喪奪情廷杖聞名。

快速預覽 吳中行, 籍貫 ...

生平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天鄉試第一百三十二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十五名,二甲第十八名進士[1][2]。改翰林院庶吉士,萬曆元年(1573年)授編修[3],二年(1574年)養病,五年(1577年)起復原職,首輔張居正居喪奪情,十月十八日,吳中行上《諫止張居正奪情疏》,說張居正違背「萬古綱常」,十月二十二日,與趙用賢各被廷杖六十,刑畢,吳中行氣息已絕,中書舍人秦柱帶醫生來,灌以湯藥後甦醒,身上腐肉割掉數十塊[4][5][6],謫魯王府審理正,不久被罷職。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死後,吳中行獲御史孫繼先舉薦,十一年(1583年)起復原職[7],六月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編修,十一月充經筵講官,十二年(1584年)二月升司經局洗馬,管國子監司業事,十月升右諭德侍講,管理纂修玉牒,十三年(1585年)六月三度上疏乞歸,准馳驛養病。

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起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同鄉徐常吉生前曾與吳中行訴訟,事已解決,吏科右給事中王嘉謨藉此論劾,吳中行回籍聽勘,二十二年(1594年)卒。二十三年(1595年)贈禮部右侍郎,賜祭葬[8]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賜閒堂集》十四卷,另有《吳翰林疏》、《復菴集》等。

家族

曾祖吳昊;祖父吳禮,封南京戶部主事;父吳性,尚寶司丞。母段氏(封安人);前母杜氏(贈安人)。慈侍下[9]。兄吳可行,弟吳尚行、吳同行。

子吳雍、吳亮吳玄、吳京、吳奕、吳亶、吳褒。孫吳柔思吳簡思吳剛思均為進士。

引用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