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仁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九月初二日生。萬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江西鄉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三甲二百名進士[1],工部觀政,二十年十月授中書舍人,三王並封議起,抗疏爭之。二十五年陝西主考,二十六年擢吏部主事,二十七年升員外郎,本年給假。二十九年補原職,升驗封司郎中,調考功司。三十年(1602年),稽勛郎中趙邦清被劾,疑同官鄧光祚等嗾言路,憤激力辯,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寬邦清罰,給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黨比。時光祚引疾去,而仁度代為文選,御史康丕揚復劾仁度傾光祚而代之,詔改調之南京。自邦清被論後,言路訐不已,都御史溫純恚甚,請定國是以剖眾疑,而深爲仁度惜。仁度尋補添注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四年升任本職,三十六年升南京尚寶司卿,三十八年擢太僕寺少卿,四十一年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砥廉隅,務慈愛,與魏允貞齊名。居四年,萬曆四十四年十月以疾歸[2]。熹宗初,起大理寺卿[3],天啓元年(1621年)進兵部右侍郎[4],二年轉左侍郎,十一月復稱疾去[5]。天啓四年再起工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以仁度與趙南星、楊漣等善,勒令致仕,尋卒。仁度名父子,克自振勵,鄒元標亟稱之,邑祀鄉賢[6][7]。著有《吳繼疏先生集》十二卷。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吳福臨,贈南大理寺卿。祖吳望,贈南大理寺卿。父吳悌,人稱疎山先生,官通議大夫南刑部右侍郎。
孫吳灝之。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