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芝圃
中国政治人物(1906-196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芝圃(1906年—1967年10月19日),原名殿祥,又名念庵、純甫,漢族,河南杞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屆、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其於大躍進運動中在任河南省省長名噪一時,1958年風雲一時的吳芝圃曾提出「躍進的哲學」[1],是當時的「左王」,在大躍進失敗以後其在河南省長期風評不佳。[2]

生平
1906年3月16日生於趙村農民家。1924年入讀開封省立第二中學高中,因組織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領導了豫東農民武裝起義。任中共杞縣縣委書記,開封市委委員兼組織部長,考城縣委書記,郾城縣工委書記。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中共豫西特委書記,河南省委組織部長,中共豫東特委書記,豫東游擊第3支隊司令員,中共豫皖蘇區委書記,新四軍游擊支隊副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淮北路西地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豫皖蘇軍區政治委員、豫皖蘇區黨委書記,華中軍區第8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宣傳部部長、副書記,中共開封市委書記,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主任兼開封市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河南省省長,中共河南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對1959年信陽事件承認有領導責任。大躍進期間,當時河南省委內部出現以建設速度的爭論,在激進的吳芝圃和穩健的潘復生之間,鄧小平代表中央出面支持激進派在河南的領導權和作為。[3]結果河南當地躍進運動大失誤、大失敗,生產大倒退,非正常死亡兩百多萬人。到1961年元月,吳芝圃代表省委開始檢查大躍進以來所犯的左傾蠻幹錯誤。[2]
而1961年初當於上年底由毛澤東指定的信陽調查工作組一行到達河南時,吳芝圃是將他們安排到許昌專區的鄢靈縣,而沒有讓工作組看到信陽地區餓殍遍野的慘況。[4]到2月份中共中央調廣東省書記文敏生任河南常務書記,調湖北省書記劉仰嶠任河南省委書記兼秘書長,至7月再調廣西第一書記劉建勳任河南第一書記,吳改任第二書記。劉建勳到任後開始所謂「救災書記」 第一步,即於1962年4月免去吳在河南的職務,調其到中南局任文教書記,同時河南省委也發出《關於潘復生同志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平反決議》。[2]
1967年在廣州逝世,時年61歲。
Remove ads
評價
吳芝圃在1979年被平反,中共為他定性為「文革受害者」,但是大量證據表明,吳對河南省大躍進運動以及其後的大饑荒中出現的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負有直接責任,可見於徐明寫的《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及楊繼繩所著的《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等書籍。[5]
紀念文集
《吳芝圃誕辰百年紀念》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08。文集第1至第7部分,介紹吳芝圃在各個時期的革命經歷和重要貢獻。第8、9部分,為吳芝圃的追悼和紀念。第10、11部分,為吳芝圃的手跡和年譜。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