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風吹麥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風吹麥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是一首愛爾蘭民歌,詞作者為robert dwyer joyce(1836-1883),是一名生於利默里克的詩人以及英語文學教授。歌詞的創作角度扎根於一名來自韋克斯福德郡的倒霉的年輕叛軍的經歷,這個年輕人即將投身於暴力鬥爭之中(與1798年愛爾蘭起義有關),此舉以犧牲他和愛人的戀情為代價[1]。歌名及歌詞中提及的大麥指的便是大麥穀粒或是燕麥,因為叛軍經常在口袋中裝著麥子粒來作為行軍中的口糧。這一習慣也造成了叛亂結束後的愛爾蘭麥田大面積生長,新出現的麥田也成為了愛爾蘭叛軍們的無名冢(croppy-holes),原因便是被殺的叛軍的屍體被扔到沒有標記的無名墓坑中,他們口袋裡剩下的麥粒便逐漸長成了麥田。每年春天,麥田都會如期生長,人們相傳這象徵著愛爾蘭人民對來自英國的壓迫的反抗永不停歇,愛爾蘭人民將永遠與占據他們領土的英國人作鬥爭[2]

該歌曲在英國roud folk song index中的編號為2994。在不同的演唱版本中存在著多個細微差別,另外很多歌手都將原詞作者所寫的第四詩節棄之不唱[3]

該首歌的名字也被用於肯·洛區於2006年拍攝的電影《風吹稻浪》,影片中的一幕也出現了這首歌[4]

Remove ads

歌詞

我坐在綠色峽谷中, 和我的真心愛人坐在一起, 我那悲傷的內心在新愛與舊愛之間掙扎, 新愛與舊愛, 舊愛獻給她,而新愛讓我深深地想起祖國, 柔軟的清風拂過林中空地, 直到吹動金色的麥田。 外敵用那卑劣的言語信口開河, 妄圖擊碎讓我們團結起來的一切, 外敵至今仍背負罵名與恥辱, 他們的鐐銬依舊束縛著我們, 因此我說,「那高山峽谷啊,我將在下一個清晨早早出發,加入勇敢的聯合愛爾蘭人會之中!」 與此同時,柔軟的清風吹動麥田, 與此同時,我吻去她的淚痕, 敵人的槍聲就在耳畔迴蕩, 從樹林深處傳來, 一發子彈擊穿我的愛人的身體, 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早早消逝, 她的鮮血灑在我的胸前,她也死在我的胸前, 與此同時,柔軟的清風依然在吹動著麥田! 我背著她進入樹林深處, 就在那夏花之間, 我將那樹枝與綠葉蓋在她滿是血污的胸前, 我揮淚與她告別,親吻著她那蒼白的臉頰, 之後,我衝過山谷與平原, 急切地想把復仇之火灑向敵人, 而這時,柔軟的清風仍然在吹動麥田! 就這樣血債血償,我毫無悔意, 我參加了奧拉特山之戰,(oulart hollow) 將我的愛人那冷如泥土的屍身安置在我即將長眠的地方, 我繞著她的墳墓淒涼地遊蕩, 無論正午、夜晚還是清晨, 心如刀割的我在此時依然能聽到風吹動麥田的聲音!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