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仁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仁生(1922年4月22日-2004年1月27日),後改名周任辛,中國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溫州地區托派組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革命活動及翻譯和教育工作[1][2]。
生平
周仁生1922年4月22日出生於浙江溫州,家境清寒,自幼勤奮好學[1][3]。1930年代末,他在溫州中學讀書期間,對社會不公問題產生濃厚興趣[1]。1940年,他通過閱讀《列寧全集》及托洛茨基的《論中國革命》接觸托洛茨基主義,並開始參與溫州地區的地下革命活動[1][4]。他與溫州托派領導人林松祺建立聯繫,接受其指導[4][5]。
1942年,周仁生進入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外文系求學。[1][3]。1946年,他在溫州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挺進社」[6],聚集左翼青年,傳播托洛茨基主義理論,並出版油印刊物《挺進》[3][2]。由於其革命活動,他被國民黨列為「匪特」通緝[7]。
1946年起,周仁生前往上海,參與中國托派多數派的全國組織建設,與彭述之、鄭超麟等領導人合作[3][8][9]。1948年8月20日至9月8日,托派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周仁生列席會議,會議決定改組為中國革命共產黨,他被選為宣傳委員會委員[10][11]。1949年,他被任命為福建海澄中學(今龍海二中)校長[10]。
Remove ads
1952年12月22日,周仁生因托派活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逮捕,被判無期徒刑,服刑27年[2][10]。在獄中,他拒絕認罪或接受改造,堅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組織獄友學習外語和理論[3][7]。據回憶,他在監獄中翻譯了部分托洛茨基著作的手稿,試圖保持思想活躍[12]。1979年6月5日,他獲釋並恢復公民權,返回溫州[1][10]。
晚年,周仁生在溫州教育學院擔任英語教師,深受學生愛戴[3][13]。他義務開設夜校,培養學生,為溫州地區的英語教育普及作出貢獻[3][2]。
教育與翻譯工作
周仁生在溫州教育學院以嚴謹細緻又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著稱,注重啟發學生思維,深受學生尊敬[3][13]。他義務開設夜校,教授《新概念英語》等英語課程,致力於普及教育,長達22年時間,深刻影響了溫州地區的眾多學子[3]。他與鄭超麟保持長期通信,討論托洛茨基主義理論及翻譯工作[8]。
他投身翻譯工作,向中文世界介紹托洛茨基主義與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翻譯及撰寫的文章多發表於《十月評論》、《先鋒》等左翼刊物[3][14]。其主要翻譯成果包括艾薩克·多伊徹的《先知三部曲:被放逐者托洛茨基(1929-194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5]。這套由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三卷集,出版後曾經贏得1999年全國十大好書的第七位。他還翻譯了托洛茨基的部分文章,如《論中國革命》選篇[12]。他在譯完《彭述之回憶錄》法文版第一卷的大部分後,未及出版便病逝了。[16]
思想與影響
周仁生信仰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理論,主張工人階級通過直接行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反對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復辟[3][1][9]。他生活簡樸,晚年仍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傳播[13][2]。
周仁生的托派活動在1949年後的中國被官方視為「反革命」行為,導致其思想和貢獻長期被邊緣化[17][2]。然而,近年來,學術界和左翼社群開始重新評價其生平,特別是在中國托洛茨基主義歷史研究中[2][18]。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