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竹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竹安(1891年—1977年7月23日),曾用名周酉村。湖南長沙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生平
1949年9月初,周竹安接到李克農「來北平匯報工作」的電報後赴北平。向李克農報告了長沙策反工作的情況後,提出自己身份從未暴露,希望繼續做隱蔽戰線的工作。後周恩來認為其更適合到新中國外交戰線上工作。李克農正協助周恩來組建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報經中央批准周竹安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兼機要處處長,參加外交部組建工作,帶李克農系統的人員籌建外交部的機要處、電台和信使隊等。周恩來、李克農工作十分繁忙。外交部具體工作由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做,周竹安等協助。[1]
1954年,周竹安和伍修權、劉曉、潘自力、曹瑛、羅貴波、曾湧泉、王炳南、徐以新、何英等14人被選為第二批駐外大使,他們多數經歷過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鍛鍊,並且是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外交部司局級或省部級領導幹部。周竹安接替曹祥仁擔任駐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2]時已經64歲,是頭兩批大使中最年長的一位。1954年12月初抵達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12月6日向保加利亞國民議會主席團主席格奧爾基·達米揚諾夫呈遞國書。1957年9月陪同保加利亞部長會議主席安東·於哥夫訪華。1957年12月離任回國,由朱其文接任。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參加中組部老幹部支部(支部成員另有袁任遠、楊士傑、曾志等)。
病逝後,悼詞評價周竹安「在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中,埋頭苦幹,忘我工作,為保衛黨的組織,配合革命戰爭,與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解放戰爭中,他遵照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為爭取長沙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他的逝世「是我黨的一個損失」。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