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興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興立,台灣台中市人,校園民歌的詞曲創作者。在民歌運動之前就開始創作歌曲,故有時被稱為「校園民歌先鋒」。[a]著名的作品包括〈盼〉、〈紛紛飄墜的音符〉等。[1] [2]
生平
周興立家族世居於台中,周父是前台中市議員周賜斌。[3][4]周從小喜歡唱歌及彈吉他。在當時的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後升格為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系就讀期間,大學一年級時考進中廣合唱團擔任男高音[5],又擔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合唱團團長、崑曲社社長。[6]
1972年,周興立開始寫作詞曲。當時創作的緣由,常常是大家遊山玩水,唱遍了各類歌曲,抬頭看到陽光、走到小河邊看到魚,發現還沒有人做過相關的歌曲可唱,就開始創新歌。其初試啼聲之作為〈我在小河邊〉。[7]這些歌曲被編成可以放進口袋的小歌本[5][2][b],又經警察電台「平安夜」節目之推介,開始流傳於校園、礦、廠及救國團舉辦之野營活動中[6],在救國團活動中被用作團康歌[9]。起初已有唱片公司跟周接洽,但當時校園民歌的風潮還未興起,因此周就沒有很在意。[5][a]
1976年底周前往美國留學。[5][10]旅美期間,經常應邀參加各項愛國活動演出,演唱臺灣民間古調。1979年暑期返國,經師友慫恿,並獲汪精輝教授之推介,於臺北實踐堂舉行作品發表會。[6]發表會當天,很多民歌餐廳的老闆,還有正在籌備第一張專輯的歌手潘安邦本人都來到了現場。當時已是電視台歌星的潘原本只覺得周是無名小卒,聽過之後被周的創作及現場的大合唱震撼。於是,周創作的〈盼〉、〈紛紛飄墜的音符〉、〈想你〉等三首歌曲收錄在潘安邦在海山唱片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外婆的澎湖灣》中。[c]
潘安邦後續推出的專輯中也收錄了數首來自周興立的創作,包括〈甜美的夢〉(原名〈兩個夢〉)[d]、〈盼與寄〉(由蔡琴與潘安邦合唱)、〈歸人〉、〈母親的眼淚〉等。周興立的歌曲又隨著名歌星劉文正的翻唱[12],以及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香港歌手張明敏的翻唱,流傳到中國大陸。[13]
雖然周興立的歌曲已經成為廣為傳唱的校園民歌,但他本人一直在美國,只是透過電話及傳真把新歌傳回台灣,並沒有親身參與在台灣的校園民歌風潮。唱片公司曾經邀請他回來台灣加入唱片業,周也曾經心動,但考慮後還是選擇在美國完成學業成為老師。[5]
周興立所創作的校園民歌〈盼〉曾被選入台灣的音樂教科書中[14],〈紛紛飄墜的音符〉據說也曾經被選入中國大陸的小學音樂教材。[e][12][10]
周興立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取得藝術碩士、教育碩士[6]、教育博士學位。[12]後於紐約擔任才藝學校立人學苑校長,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曼哈頓社區學院、福坦莫大學,以及法拉盛市政廳藝術文化協會,教授亞裔移民史及中華文化方面的課程。[15][10]近年來有一些音樂方面的活動。曾參加佛光山作曲大賽獲佳作。[1]2014年發行了個人的音樂專輯《望》。2016年,在紐約法拉盛舉辦「校園民歌風華絕代」音樂會,邀集了歌手邰肇玫、謝宇威等人演出。[16]
創作風格
與周合作最多的歌手潘安邦曾說:「校園歌曲中,『周派』帶有一點聖歌的味道,好像在教堂裡面,唱得很歡喜、很喜悅、平靜的感覺。」[12]
作品
- 〈盼〉(收錄於潘安邦1979年的第一張專輯《外婆的澎湖灣》)
- 〈紛紛飄墜的音符〉(收錄於潘安邦1979年的第一張專輯《外婆的澎湖灣》。劉文正的翻唱收錄於1980年的專輯《阿美!阿美!》)
- 〈想你〉(收錄於潘安邦1979年的第一張專輯《外婆的澎湖灣》)
- 〈甜美的夢〉(原名〈兩個夢〉)[d](收錄於潘安邦1980年的第二張專輯《年輕人的心聲》)
- 〈盼與寄〉(由蔡琴與潘安邦合唱,收錄於1981年的潘安邦第四張專輯《回家》以及蔡琴第三張專輯《你的眼神》)
- 〈歸人〉(收錄於潘安邦1981年的第四張專輯《回家》。張明敏的翻唱收錄於1982年的專輯《中華民族》[17])
- 〈母親的眼淚〉(收錄於潘安邦1984年的專輯《畫歌吟》)
- 〈雨水弄濕了我的鞋〉(收錄於潘安邦1984年的專輯《畫歌吟》)
參見
註解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