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利路亞大合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利路亞》是韓德爾英語清唱劇(港台稱其為「神劇」)《彌賽亞》中的一首選段,排在第二部份的最後一首曲。根據欽定版本,本曲為第44首。「哈利路亞」是全首《彌賽亞》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而「哈利路亞」(Hallelujah)是「讚美耶和華」的意思(耶和華是聖經上永生上帝的名字),是基督徒當讚美上帝(或譯神、天主)時所用的歡呼語。

哈利路亞大合唱

歌詞

選自聖經新約啟示錄第11章及第19章,選段經文均是描述當耶穌再來時的景像。

更多資訊 英文, 中文 ...
Remove ads

樂曲特點和分析

本曲以D大調譜成,共有94個小節。

更多資訊 小節, 結構 ...
Remove ads

站立傳統

「哈利路亞」另一個為人所熟識的事(也是不成文的傳統),是每當奏起此曲時,在場聽眾都會自動的站立。據聞這樣的舉動是出自1743年3月在大不列顛王國的首演時,國王喬治二世在聽到「哈利路亞」一段時突然間站立,其他人見到國王站立,也隨即跟著一同站立,[1]傳統便因此而起。至於當時喬治二世站立的原因,長久以來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解讀,較常的包括有:

  • 喬治二世被音樂那份震憾所感動,因而站立;
  • 喬治二世對基督教信仰中耶穌復活的內容表示尊重,因而起立作致敬;
  • 喬治二世聽到樂曲中有小號定音鼓的聲音,出於好奇而站起來想看清楚演奏者而已。由於小號除了在第一部份的「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第17首)中使用過外,一直都沒有使用;定音鼓更是全曲中首次使用,因而引起了喬治二世的注意,而旁邊的人,基於對國王要尊重的禮儀,見到他站來時便不敢坐下,紛紛起立。

但經過學者多年來的研究,發覺現時所保存和掌握的資料,皆不能證明喬治二世當日真的有出席過這場音樂會,而有最直接提及國王站立聽「哈利路亞」的講法,要等到1780年的一封個人書信中,以覆述的方式提及過喬治二世這個行為;[1]由於並非第一身經歷,且經年已久,真偽與否難以判斷。而於1750年代另外的個人的書信中,亦略有提及過觀眾在聽《彌賽亞》時.於部份合唱曲目中有站立,但是否包括是「哈利路亞」亦無法得知。不過這個「慣例」就無意間被留傳下來。

為聖詩《奇異恩典》創作歌詞的牧師約翰·牛頓於1784年的一篇講道中,借聽到《彌賽亞》「哈利路亞」時站立的行為,有這麼的說法:

他所指的,是如果以聽「哈利路亞」時站立純綷只是因為一種「趕潮流」,人做我亦做的態度,但在個人的信仰歷程中沒有領悟出基督再臨時的準備和喜悅,這樣的信仰基礎其實是非常薄弱,很容易就會被罪惡所擊倒。

從牛頓所帶出的反思,可以套用於現今在聽「哈利路亞」時是否應該站立,道理也是一樣。站立是對基督教復活概念的一種認同感,而如果沒有相關宗教信仰概念或領會時,選擇不站立亦是可接受的做法。

參考資料

但據2010年來率領德勒斯登愛樂和聖十字合唱團來台灣演出彌賽亞的德國指揮克萊勒表示,「慣例已是過去式,因為他至今沒看過民眾真正站起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