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通稱哈密回王,是清代新疆統治哈密地方的回部王公。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直系後代。哈密回王一系從清中期掌管哈密旗(又稱哈密回旗、哈密札薩克旗),直到1930年代哈密旗被新疆省政府廢除[1]。
歷史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廷始封哈密頭領額貝都拉為札薩克一等達爾罕,其始祖木罕買提夏和卓是東察合台汗國首任可汗禿忽魯帖木兒七世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於哈密編立扎薩克旗。因其扎薩克准用紅纛,故哈密旗又稱為哈密紅旗。「王以下俸銀、俸緞如蒙古內外札薩克」[2]:68。
1727年,額貝都拉晉封鎮國公。1729年,晉封固山貝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賜貝勒品級。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晉封玉素卜為多羅貝勒,賜郡王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詔世襲罔替。道光十二年(1832年)晉封多羅郡王。1853年,賜親王銜。同治六年(1867年)追封和碩親王。中華民國成立後沿襲不改。清末民初,哈密多次發生反對哈密親王的平民暴動。塔蘭奇在1907與1912年兩次反抗。
1930年,新疆省主席金樹仁下令廢除哈密王制,改土歸流。次年,哈密爆發生大規模民變,和加尼牙孜等人乘機崛起,成為馬仲英進入新疆的直接誘因。在哈密暴動後,堯樂博斯曾試圖擁立沙木胡索特次子聶滋爾但失敗了,他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去世,聶滋爾的長子伯錫爾在同年繼承頭銜,很快他被捕並被送進監獄。1951年,他在獄中去世。[3]
Remove ads
哈密扎薩克和碩親王世系[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