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拉爾德·舒馬赫

德國足球運動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拉德·舒马赫
Remove ads

哈拉爾德·安東·舒馬赫德語:Harald Anton Schumacher,1954年3月6日),出生於德國迪倫,通常被稱作托尼·舒馬赫Toni Schumacher)。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的門將,也是當時德國國家足球隊的一員,在此期間,他幫助德國獲得198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1982年1986年世界盃亞軍。在1982年世界盃的準決賽德國對陣法國的比賽中,他因撞倒派屈克·巴蒂斯頓英語Patrick Battiston而備受爭議。

快速預覽 個人資訊, 全名 ...

在場上,他是一個優秀的門將,也是最早能單手拋球至對方半場的門將之一。

他的現任妻子是賈斯明·舒馬赫,他們育有一女。此外,他還有一個兒子和女兒是與他前任妻子馬利斯·舒馬赫所生。

Remove ads

俱樂部生涯

舒馬赫於1962年在家鄉球隊黑白迪倫(Schwarz-Weiß Düren)出道。1972年舒馬赫以西德青年國腳身份加盟科隆,協助球隊贏得一屆德甲冠軍(1977/78年)及三次德國足協盃(1977年、1978年及1983年)。1987年由於其自傳涉及沒有證據的德國球員服藥指控,科隆將他解僱。於1987/88年賽季短暫效力沙爾克04一季後,舒馬赫轉戰土耳其,加盟費內巴切。自土耳其返國後,舒馬赫效力拜仁慕尼黑,因一、二號門將相繼受傷,舒馬赫取得8次上場機會。1992年舒馬赫正式退役並在拜仁慕尼黑擔任門將教練。其後舒馬赫轉投多特蒙德,同樣任職門將教練,於1995/96年球隊奪得聯賽冠軍的賽季,舒馬赫在季未客串一場把守獨木關。

國際賽生涯

舒馬赫在1979年至1986年這10年間一共為德國國家隊出場76次,包括15次世界盃資格賽以及14次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出場記錄。

1982年世界盃的爭議

哈拉爾德·舒馬赫在1982年世界盃準決賽中與法國替補上場的後衛派屈克·巴蒂斯頓英語Patrick Battiston相撞。雙方相向爭搶一個長傳球時,巴蒂斯頓比舒馬赫更先搶到了點,將球踢向了舒馬赫的左後方的球門。舒馬赫跳起並將他的雙手舉在空中,仿佛在嘗試阻止球的前進,儘管球已經在他的身後。最終他撲向巴蒂斯頓,用臀部撞倒了對方,並且肩部碰到對方的下巴。[1] 被撞後,巴蒂斯頓仰面倒地,不得動彈,他的兩顆牙齒被撞斷,椎骨也受到了損傷,他當場接受了輸氧。[2]事後,費普拉蒂尼說他當時以為巴蒂斯頓已經死了,因為他沒有脈搏並且臉色蒼白。[3]當值主裁,荷蘭查爾斯·科沃爾英語Charles Corver給予了德國一個門球,因為他認為巴蒂斯頓被撞時球已經出界。在延長賽後,比分為3:3,最後,德國憑藉十二碼大戰獲得勝利,但德國最終在決賽不敵西歐另一勁旅義大利而無緣冠軍。賽後,BBC評價這個判決為「世界上最差的判決」。[4]

1986年世界盃德國再次遭遇法國,巴蒂斯頓說他已忘記和原諒那次碰撞。但他說他不敢再靠近舒馬赫,他會和舒馬赫保持40米以上的距離。舒馬赫未就此作出評論。[5]

自傳

1987年,哈拉爾德舒馬赫出版自傳《開場哨響》(Anpfiff),並在多個國家發行,包括法國。內容包括舒馬赫對與巴蒂斯頓相撞的看法,書中,他堅持他撞上巴蒂斯頓的行為並沒有犯規,他只是想取得那個球而已。

這本書引發了極大的轟動,書中指出了一些德國運動員在1986年世界盃期間的不良行為,其中包括濫用藥物,但並未被證明。這導致他被國家隊開除,並且離開了他長期效力的科隆

球場以外

  • 他的暱稱托尼·舒馬赫來源於曾在1954年幫助德國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門將托尼·圖雷克
  • 他是科隆最多出場記錄的保持者。
  • 舒馬赫在1986年被票選為世界最佳門將。

榮譽

國家隊
科隆
費內巴切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