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哥德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哥德小說(英語:Gothic fiction或Gothic horror),十八世紀開始的英語文學流派。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6月22日) |

一般認為哥德小說的濫觴是霍勒斯·渥波爾所寫的《奧托蘭多城堡》。哥德小說可以說是西方人恐怖電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們今天習慣地將哥德式(Gothic)與黑暗、恐怖聯繫在一起。隨著哥德與萬聖節等的持續發展,現在顯著的流行哥德小說元素包括恐怖的形象、吸血鬼、狼人、神秘、超自然力量、厄運、死亡、頹廢、住著幽靈的鬧鬼洋樓、癲狂、家族詛咒、貓、有意志的樹等混合在一起。
早期的哥德小說
「哥德」被用於文學流派主要因為這種流派的主題探討這種極端感情及一些黑暗話題,而且哥德小說的背景通常是哥德式的:廢棄的搖搖欲墜的城堡、修道院。他們關注哥德式的相關建築、藝術、詩歌(見墓園詩人),甚至園藝。
霍勒斯·沃波爾的小說源自於他對中世紀的迷戀。小說中再也不是他始稱的偽造建築,而是真正的中世紀傳奇故事。《奧托蘭多城堡》起初名為傳奇故事,有教養的階層認為傳奇故事是庸俗的文學形式,甚至因為其中迷信的元素而認為不適合兒童閱讀;但沃波爾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紀傳奇故事有了新的形式。基本情節是其他哥德小說中的必要元素,一個具有威脅性的秘密,古老的詛咒,以及無數的困擾:隱藏的走廊,經常昏倒的女主角。
真正確立哥德式小說標準樣式的是安·雷德克利夫。安·雷德克利夫使揮之不去的哥德式惡人進入文學領域,這一角色後來發展成了拜倫式英雄。與沃波爾的小說不同,她的小說是英國膾炙人口的暢銷書。安·雷德克利夫掀起了一陣熱潮,身後模仿者如雲;她的影響在簡·奧斯汀的《諾桑覺寺》可見一斑。書中的角色由於閱讀了哥德式小說,即使是半夜微小的聲音也帶給她無限的恐懼。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是哥德式小說在其經典時代的巔峰。
Remove ads
後期發展
在英國,哥德小說到1840年已衰敗,主要是由於廉價作者的過飽和(這類作品後來以一便士恐怖的廉價恐怖小說形式存在)以及在世紀之交時像《僧侶》這類過份露骨的性、暴力(至少在當時人們認為已接近色情文學)作品問世,大大降低了哥德小說的地位。
但哥德小說對於維多利亞時代文學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掀起了維多利亞時代短篇鬼故事的熱潮,並且使艾倫·坡那種以死亡為主題的故事得以出現。狄更斯少年時代就閱讀哥德式小說,並將其中陰鬱的氣氛、戲劇的張力融入他自己的作品,只不過變換到了他自己的時代。哥德小說的陰鬱對維多利亞時代崇尚哀悼儀式、銘記永生及長生不老的人們來說有著特殊吸引力,這也使得它對文學有了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後維多利亞時代
到1880年,哥德式小說作為半正統文學樣式復興的時間到來了。這時期的作者有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亞瑟·瑪臣及奧斯卡·王爾德,1897年哥德式最著名的惡人在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中誕生。雖然評論家用哥德來代稱所有的相關流派,哥德式小說已開始認真考慮讓位給現代恐怖小說。恐怖小說作家有些繼承了哥德式的情感如安妮·萊斯有些如史蒂芬·金則沒有。哥德式也將自己的領域擴展到電影,音樂,甚至以網際網路這一新形式為載體。
作品
Remove ads
- 《諾桑覺寺》(1818年)珍·奧斯汀著
- 《噩夢修道院》 (1818年) 托馬斯·拉夫·皮科克
參見
參考
- David Stevens "The Gothic Tradition" ISBN 0 521 777321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