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喜樹萬皇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喜樹萬皇宮位在臺灣臺南市南區,是喜樹地區的重要廟宇[3][4]。該廟約創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奉祀主神是代天巡狩葉、朱、李三府千歲,目前廟貌為民國68年(1979年)左右重建後的樣貌[2][3]。
過去喜樹的菜市場在喜樹路254巷(喜樹老街),後來搬遷到萬皇宮廟埕後,老街便沒落[5]。萬皇宮所在地過去是喜樹聚落的東北方,後來聚落範圍擴大之後變成喜樹的中心[6]。
沿革
清朝方志已有記載喜樹有王爺廟,但並未詳述相關沿革,日治時期始有文字記載沿革[7]。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的記載,據說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喜樹與灣裡兩聚落之間發現了一艘王船[註 1][8],之後兩地居民就王船與船上神像的歸屬達成協議[註 2][7][9],王船歸灣裡所有,神像則歸喜樹所有[2][3][8][4]。之後喜樹居民在喜樹聚落南邊設置了初期的廟宇供奉三府千歲,到了嘉慶十八年(1813年)才在現址建新廟[8][3]。而後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該廟因為暴風雨嚴重受損,遂集資修繕及改建廟宇,次年(1867年)集資在北側增建廂房,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增築南側廂房[8][3]。
到了日治時期,該廟在明治卅二年(1899年)進行整修,大正三年(1914年)又再次進行大規模整修[8]。昭和七年(1932年)萬皇宮再次整修,並留有〈重修萬皇宮碑記〉、〈重修萬皇宮境外捐題碑記〉等石碑做見證[3]。
二次大戰後,該廟在於民國43年(1954年)再修,之後在民國68年到73年(1979年─1984年)又重建[3][4]。
Remove ads
祀神與祭典
喜樹萬皇宮除主神葉、朱、李三府千歲之外,還供奉著天上聖母、觀音佛祖、註生娘娘、水仙尊王、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等神祇[3]。
主要的祭典有農曆四月十一的葉府大千歲聖誕、八月廿三普渡與八月廿四於海墘仔做龜醮,此外於龍年會舉行王船醮典[4]。葉府大千歲聖誕時,廟方會舉行出巡遶境,下午入廟安座前會在廟埕「踏火」(下雨改成「過七星橋」)[4]。而萬皇宮的普渡之所以不在農曆七月舉辦,據說是鬼門關之後在陽間仍有不安分的鬼逗留,而萬皇宮的三府千歲便是專管這些不安分的鬼,故在八月普渡要讓他們早日返回陰間[4][10]。
-
喜樹萬皇宮甲辰年科三朝王醮王船(日間)。
-
喜樹萬皇宮甲辰年科三朝王醮王船(夜間)。
Remove ads
古物
萬皇宮中留有乾隆九年(1744年)的「過化存神」匾、嘉慶三年(1798年)的「聖庥顯庇」匾,以及昭和七年(1932年)的〈重修萬皇宮碑記〉、〈重修萬皇宮境外捐題碑記〉等文物[3]。
傳說
傳說在兩百年前,喜樹居民牽罟時抓到一隻大海龜,之後眾人將海龜宰殺分食[10]。結果當天夜裡喜樹發生火災,但奇怪的是火災並沒有燒到相鄰的房子,而會隔棟著火,據說這些失火的房子多是有吃到海龜的居民所有,導致當地有「火燒燒過間」的俗諺[10]。之後居民向三府千歲請示,原來那隻大海龜已經快得道了,卻遭宰殺遂前來報復[10]。之後三府千歲請來四鯤鯓龍山寺的清水祖師一同開示海龜精,請牠放下怨恨繼續修行[10]。之後王爺指示居民,每年農曆八月廿四準備祭品於海墘仔祭拜,並焚燒一艘紙糊王船,是為所謂的「龜醮」[10]。
交陪境
塩埕北極殿、塩埕天后宮、灣裡萬年殿、鯤鯓龍山寺、下林建安宮
參考資料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