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方安全對話
國際合作機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方安全對話(英語: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縮寫為QSD或簡稱Quad)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之間的戰略對話,強調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共同目標和實現」。四方安全對話也進行了名為馬拉巴爾(始於1992年美印合作開始)的軍事演習。
2021年的聯合聲明「四方精神」強調了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共同願景,這是東海和南海基於規則的海事秩序,並承諾應對COVID-19的經濟和健康影響。[1]
背景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之後,美日印澳4國共同合作,提供人道和災難援助,一開始只是鬆散的夥伴關係。2007年成立Quad(四方),但隨後沉寂了近10年,尤其澳洲擔心這會激怒中國[2]。
冷戰結束後,美國主要戰略位於伊拉克、阿富汗等大中東地區,但因為中國崛起與北韓核問題,美國戰略重點逐漸轉往印太地區[3]。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中國,是對全球秩序最大挑戰[4],美國尋求中國周邊的自由民主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3]。儘管美國與日本和澳大利亞形成軍事聯盟,然而美國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軍事聯繫是一個複雜困難的過程[3]。
歷史
2007年由時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發起,主張四國加強合作以應對中國崛起。對話得到時任美國副總統迪克·錢尼、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澳洲總理約翰·霍華德的支持。
2008年陸克文擔任澳洲總理期間,澳洲單方面退出了四方安全對話,導致其停止運作,此舉反映出其政府對美國和中國在亞太地區之間日益緊張的政策持一種矛盾的態度,也與陸克文在任時的親中外交政策有關[5]。
2010年茱莉亞·吉拉德上任澳洲總理後,澳洲和美國加強軍事合作。此外,美國、印度、日本仍繼續通過馬拉巴爾的框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2017年東協峰會期間,所有成員國重新參加了談判,以恢復四方安全對話。在馬尼拉,澳洲總理麥肯·騰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同意重啟安全對話。在川普實施「美國優先」關稅政策,並導致中美貿易戰後,出於對印太地區安全的擔憂,四方安全對話再次得到重視[6][7][8][9][10]。
2020年馬拉巴爾演習後,美國國務卿麥克·龐培歐會見四邊成員,有媒體評論稱討論旨在將安全對話轉變為具有「共同的安全和地緣政治目標」的「亞洲版北約」。[11][12][13]四方安全對話外交、軍事上的安排被普遍認為是針對對中國經濟、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的反應,中國政府通過向成員國發出正式外交抗議作為回應。然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駁斥了中國的主張,並稱印度從來沒有「北約心態」。[14][15]
2020年10月,斯里蘭卡外交部長對四邊對話在印度洋的軍事化表示擔憂。[16]澳洲時任總理史考特·莫里森在東京舉辦的會議上表示,澳洲和日本原則上同意建立防衛條約,以加強軍事聯繫。[17][18][18]
2021年2月18日,四國舉行舉行線上外長視訊會談[19]。3月12日,四方安全對話首次舉行線上首腦會談[20]。

2021年9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首次領袖面對面高峰會召開[21]。
2022年5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在東京召開。[22]
2023年5月20日,四方安全對話各國領袖在日本廣島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舉行場邊會談,[23]由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主持。其共同重申對自由開放、包容和有彈性的印太地區的堅定承諾,並認為應與其印太夥伴密切合作。各國也強調致力於對氣候變化採取重大行動可靠和安全的清潔能源至關重要。其表示堅定維護印太海域和平穩定的決心,強烈反對旨在通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破壞穩定或單邊行動,以應對包括在東海和南海基於海洋規則的秩序的挑戰。各國強調,應根據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不得使用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也對在烏克蘭戰爭表示深切關注,將繼續為烏克蘭的恢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24]
Remove ads
參考條目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