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寶南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寶南遷是指1930年代初至1940年代末,因躲避戰火,中國國寶級別的文物自北平[a]故宮博物院輾轉南下的過程。而最後運往台灣的文物,則是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目前多收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歷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遂南下華北,北平同故宮內的文物處境危在旦夕。國民政府提出要搶運國寶,但各方看法不同。國民黨元老張繼主張遷往西安,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轉至上海,而北平百姓則以或公開抗議或威脅的方式反對文物南遷[1]。最終故宮內文物克服重重阻力,分三路南下,最終均遷往四川境內。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寶遷至南京。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1948年12月22日,國軍海軍登陸艦「中鼎號」裝載著712箱精心挑選的文物起航駛向台灣[2]。1962年至今仍有2211箱(10萬餘件)故宮文物存放在南京博物院朝天宮庫房[3][4]。
紀念
- 重慶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
- 樂山故宮文物南遷史料陳列館
相關影視作品
- 《國寶奇旅》,2019年中國大陸電視劇,講述了故宮文物避戰流離的故事。
注解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