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進民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進民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自200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現象,意思是「國企進,民企退」[1]。
雖然國有企業盈利能力較差,平均股本回報率為4%,但國有企業比私營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和資金[2]。政府鼓勵國有企業進行整合,並且在監管方面給予它們優惠待遇以及給予它們補貼,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國有企業可以輕鬆擠掉國內外其他競爭對手[3][4]。
這與中國經濟自由化的早期階段的1990年代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私營企業被視為蓬勃發展並給國家帶來增長[2];在20世紀90年代末,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淘汰了一些實力較弱的國有企業[3]。
改革
2008至2012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出台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推高了通脹率,增加了流動性,這加劇了國進民退的問題。作為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政府繼續扶持個別國有企業,而讓私營企業半途而廢[5]。有人呼籲改革這一制度,增加市場競爭,從而提高生產率[6][7]。
重提
2020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管控,部份公司面臨巨大營運困難,這些監管政策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國進民退發展趨勢的討論[8]。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