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寶級樟寄生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20世紀初,竹東鎮上公館惠安街與中豐路(台3線)交叉口興建土地公廟時,居民原在旁種植十多株楓樹,後來因水土不合,僅剩一棵楓樹與相思樹交纏的共生樹[1]。因這共生樹的楓樹與相思樹皆同時由樹幹長出,與一般寄生在母株上一大一小不同,被台灣大學教授廖日京譽為「國寶樹」[2]。
1990年代,上館里社區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盧東文帶領下,對環境大量種植七里香等花木作綠化[3]。原先「國寶樹」在拓寬惠安街要遭到砍除,由時為鎮民代表的盧東文率領附近居民極力護樹下,才得以留存下來[2]。該樹也被愛樹團體列為可與二坪茄苳伯公、橫山砂坑茄枝老樹、橫山伯公大樟樹等從桃園到新竹一路可看的賞樹景點之一[4]。
2001年7月14日,已當上鎮長的盧東文請來楊甘陵看望生病的「國寶樹」[5]。18日,楊甘陵表示樹底下的土質太過酸性,研判是附近居民過度給予大量施肥,使得土質呈酸性所致[6]。2002年1月14日,「國寶樹」搶救無效枯死,就由居民徐錦正從自北埔鄉番婆坑移植一株五十多歲的樟樹在原處[1]。之後該樟樹又枯死,於是同年11月22日以一棵原在關西鎮的牛樟樹作替植[7]。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