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

LGBTI權利紀念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
Remove ads

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2](英語: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最初稱國際反恐同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為每年5月17日。該紀念日是目前公認的國際LGBTI權利紀念日[3][4][5][6]。2013年,第九個國際不再恐同日有120個國家舉行了紀念活動[7]

Thumb
巴西國民會議宮為2022年國際不再恐同日點亮彩虹旗顏色[1]

該活動希望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的恐懼,因性傾向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由於全球不少國家的同志(同性戀者、跨性別者與雙性戀者)會受到不公平待遇及歧視,「國際不再恐同日」的目的是使其他人可以知道同志可以健康和快樂生活,不會對別人的生活構成影響,從而令人不再恐懼同志。5月17日被選為紀念日源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0年5月17日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刪除.[8],後其成為各地區LGBT群體爭取權益的重要節點。

國際不再恐同日的創始人成立了IDAHO委員會,在不同國家進行活動,旨在遊說各國政府正式承認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2009年,大會正式納入反對跨性別恐懼症[9];2015年納入反制雙性戀恐懼症[10],並將官網改名為: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國際不再恐同日創始人——Louis-Georges Tin
  •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於5月17日的大會決議,將同性戀自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刪除。
  • 2003年,加拿大舉行首次「全國不再恐同日」(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活動。
  • 2005年,加拿大大學教授和社會活動家路易斯—喬治·汀(Louis-Georges Tin)先生發起倡議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縮寫為IDAHO),並創立了國際不再恐同日委員會(the IDAHO Committee),一個致力於發展這一主題日活動的國際協會。
  • 2005年,「第一屆國際反恐懼同性戀日」香港區遊行於5月16日成功舉行,有350名支持同志平權的朋友參與。
  • 2006年,「國際LGBT人權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GBT Community Human Rights)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會議發布《蒙特婁宣言英語Declaration of Montreal》,號召世界各國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不再恐同日」,以喚醒人們關注因為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而產生的一切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2006年經網上659人次投票更改中文譯名為「國際不再恐同日」,以更清晰表達希望社會不再出現對同性戀的恐懼之願景。[11]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