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秘密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秘密活動(英語:Clandestine operation)是在情報或軍事行動中,「秘密行動」指的是以不易被一般民眾或敵方察覺的方式執行任務。

直到1970年代,這類行動多具政治性質,通常用以支援資助者所扶植的團體或國家。例如,二戰後美國情報機構對德國與日本戰犯的調查,即屬此類行動。現今,秘密行動的範圍更為廣泛,涵蓋科技領域在內的多種形式。

「秘密」(covert)與「隱密」(clandestine)兩詞雖常被混用,實則有所區別。根據自二戰以來美國與北約的定義,前者著重於隱藏行動贊助者的身分,後者則在於掩飾行動本身的存在。換言之,「秘密」強調行動不被注意,而「隱密」則追求「可否認性」——即使行動被發現,也無法追溯至特定組織。

「隱匿」(stealth)則指一系列戰術與技術,目的在於維持突襲效果、降低敵方反應能力。例如「隱形技術」即屬此類應用。儘管秘密與隱密行動皆需保持機密,但這兩者並非正式的任務分類。一些行動可能同時包含兩者特質,例如使用隱匿的遠端感測器或觀察員來指導砲擊與空襲。雖然攻擊行為本身是公開的,但用以定位目標的方法仍可保持隱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情報單位僅在確定特定區域後才會對經由密碼分析發現的目標進行空中偵察攻擊;擊落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一案,甚至被歸因於「海岸觀察員」以掩飾情報來源。越戰時期,行駛於胡志明小道上的卡車往往未察覺自身被監控,部分感測器(如機載「黑鴉」裝置)可探測其點火信號,也可能由秘密巡邏隊發現。此類行動有時配合「騷擾與攔截」(H&I)或「自由射擊區」規定進行,導致某些目標即使無意識地,也會因偵測或隨機因素而遭到攻擊。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