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衛五
卫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衛五又稱為「瑞亞」(Rhea),是環繞土星運行的第二大衛星,並為太陽系中第九大的衛星。它是由法國天文學家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於1672年所發現的。
Remove ads
名稱
土衛五的英語名字瑞亞(Rhea)乃源自希臘神話中十二泰坦巨神之一瑞亞(眾神之母,希臘語:Ρέα)。
卡西尼稱呼了他所發現的4顆土星衛星(土衛三、土衛四、土衛五、土衛八)為路易之星(Sidera Lodoicea)來紀念路易十四世。而天文學家則根據習慣將它們稱乎為土衛一至土衛五。在土衛一與土衛二於1789年被發現後,編號延伸到土衛七。
天文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威廉·赫歇爾的兒子,也是土衛一與土衛二的發現人)後來在《好望角觀測結果》(Results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Cape of Good Hope)中建議這7顆衛星應該以泰坦神族來命名,後來這項建議被正式採用[6]。
物理特徵

土衛五由冰所構成,密度約為1.233 g/cm³。這樣低的密度顯示它是由25%的岩石(密度3.250 g/cm³)與75%的水冰(密度1.000 g/cm³)所組成的。雖然土衛五是太陽系第9大衛星,不過它的質量只能排在第10位[7]。早期天文學家估計它擁有岩石的核心[8]。然而卡西尼號近距離探測的結果顯示它的軸轉動慣量係數為 0.4 kg·m²[9][10],這樣的數據表明土衛五的內部幾乎都是一樣的物質,因為岩質核心的存在會使質量慣性矩落在3.4左右[8]。土衛五的三維模型也跟流體靜力平衡天體一致[11]。
土衛五的特徵有些類似土衛四,這顯示它們可能有類似組成與歷史。土衛五受到日照地區的溫度為開氏99度(攝氏−174度),而陰影地區的溫度則介於攝氏−200度與攝氏−220度之間。
土衛五的表面有明顯的坑洞與明亮的細微特徵。它的表面根據坑洞密度可以被分成2個不同的地理區域,第一個地區包括直徑在40公里以上的坑洞,而第二個地區則相反,並位在極區與赤道地區。這也顯示在土衛五形成的過程中曾經發生大規模的重組事件。
主要的半球受到嚴重的撞擊,並且非常明亮。就像木衛四上的坑洞一樣,土衛五的坑洞缺乏在月球與水星上可以觀測到的明顯特徵。在另一個半球上可以見到明亮的網絡出現在黑色的地表上,少數坑洞也可以被辨識出來。這些明亮的區域曾被認為是在土衛五早期從冰火山所噴發出來的物質。不過最近對於土衛四的觀測顯示,散布地表的明亮條紋其實是冰構成的懸崖,於是天文學家推測土衛五上的條紋也是由冰組成的懸崖。
卡西尼號在2006年1月17日近距離飛越土衛五,並拍設一系列高解析度的照片。雖然科學分析仍然在進行中,不過這些照片顯示土衛五表面的條紋類似土衛四的條紋結構,其實是冰懸崖。
Remove ads
大氣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於2010年11月27日宣布一項重要發現:土衛五上稀薄的散逸層的主要成分為氧氣和二氧化碳,兩者的比例約為5比2。這一散逸層的表面密度為每立方厘米約有106個分子。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發現存在以氧氣為主的大氣,儘管與地球相比非常之稀薄。該發現暗示,在整個太陽系中,甚至整個宇宙中,涉及氧原子的複雜化合物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12]
環系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2008年3月6日宣布土衛五可能擁有一個稀薄的環帶,這也是人類首次在衛星發現環帶系統。這個環帶系統的存在是因為卡西尼號發現土星的磁場在土衛五附近有高能量的電子流所推論出來的[13][14][15]。塵土與碎石延伸至土衛五的希爾球區域,不過在靠近土衛五的附近更加稠密,顯示土衛五可能擁有3條密度較高的細環帶。
探測
卡西尼號在近距離內拍攝一些土衛五的照片,其中最接近的一張是在2005年11月26日所攝的,距離僅500公里。另外一次近距離飛越則是在2007年8月30日,距離為5,750公里。而在卡西尼延伸任務中則計畫在2010年3月2日從100公里的距離掠過土衛五。
圖片
-
卡西尼號所拍下的土衛五彩色圖像
-
纖細的土衛五圖像,顯示星球上的冰崖地形
-
卡西尼號於2015年2月9日 拍攝的土衛五彩色照片
-
2015年2月10日看到的土衛五地平線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