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瑪竇蒙召

卡拉瓦乔的画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玛窦蒙召
Remove ads

《聖瑪竇蒙召》義大利語Vocazione di San Matteo)是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一幅畫作,描繪了耶穌激勵瑪竇跟隨他的那一個時刻。畫作創作於1599 年至 1600 年,位於羅馬聖王路易堂肯塔瑞里小堂,至今仍在原處。在這個小堂里,還有卡拉瓦喬的另外兩幅關於瑪竇的畫作,分別是《聖瑪竇殉道》(與《聖瑪竇蒙召》大約同時繪製),和《聖瑪竇的啟示》(1602 年)。

快速預覽 聖瑪竇蒙召, 藝術家 ...

十多年前,瑪竇·孔塔雷利樞機主教(Matthieu Cointerel)在遺囑中留下了一筆資金,指定專門用於裝飾一座小堂,供奉與他同名的宗徒瑪竇。小堂的穹頂裝飾的濕壁畫,作者是風格主義畫家朱塞佩·切薩里,是當時羅馬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也是卡拉瓦喬的前雇主。但是,當時切薩里忙於王室和教皇的贊助,這時,卡拉瓦喬的贊助人、梵蒂岡教堂財產辦公室負責人方濟各·德爾·蒙特樞機,為卡拉瓦喬爭取到第一個教堂大項目,也是他第一幅有多幅人物的作品。

《聖瑪竇蒙召》懸掛在《聖瑪竇殉道》對面。雖然《殉道》可能先開始,但是《蒙召》首先完成。這兩幅畫的委託日期為1599年7月,最終付款於1600年7月。介於兩者之間,祭壇上是《聖瑪竇的啟示》(1602 年)。

這幅畫描繪了馬太福音 9:9中的故事:「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卡拉瓦喬描繪稅吏馬竇和另外四個人坐在桌旁。耶穌和伯多祿進入黑暗的房間,耶穌的手指向馬竇。一束光照進來,照亮桌子旁看著耶穌基督的人們的臉。

Remove ads

瑪竇的身份

關於畫中的哪個人是瑪竇,存在一些爭論,因為桌子上留著鬍子的人驚訝的手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大多數作家都認為瑪竇是留著鬍子的人,手指著自己,好像在回應基督的召喚,問「是我嗎?」。而在本系列的另外兩部作品《聖瑪竇的啟示》和《聖瑪竇殉道》中,瑪竇都是大鬍子男子。但是最近的一種解釋認為,這名留著鬍子的男子實際上是在指著桌子末端的年輕人,問「是他嗎?」年輕人的頭耷拉著。其他作家認為這幅畫是故意模稜兩可。[1]

基督的身份

一些學者推測,這幅畫將耶穌描繪成《新約》中的末後的亞當或第二個亞當[2]。耶穌向瑪竇伸出手來,與卡拉瓦喬的同名者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創造亞當》中亞當的手幾乎一樣[3]

風格

卡拉瓦喬的這幅油畫明暗對比強烈。稅吏所在的室內是一個黑暗的空間,而基督帶進了真正的光明。這幅畫記錄了兩個世界的碰撞——信仰的不可抵擋的力量,與世俗、浮華的世界形成對比。耶穌帶進一束光射向他,用一個毫不費力的手勢,不需要扭曲肌肉的力量,就向他施加了無法逃避的力量。耶穌的赤腳也與紈絝子弟的稅吏形成對比。

反響

教宗方濟各曾表示,他年輕時經常去聖王路易堂欣賞這幅畫。談到基督伸出的手臂,和瑪竇的回應,方濟各說:「這就是我,一個罪人,主轉移了他的目光。」[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